1、单选题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
A.地壳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
B.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莫霍界面以下是地核
C.古登堡界面以上是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幔
D.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知,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是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地壳具有厚度的不均一性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两大特点,大陆地壳是双层结构既有硅铝层,也有硅镁层,比较厚;大洋地壳为单层结构,只有硅镁层,比较薄。只有外核可能为准液态,其它圈层都是以固态为主,故选项B C D 的说法均是错误的,故选A
点评:本题是学生对地球内部各大圈层的特点比较熟悉,属于识记性比较强的基本概念题难度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据此回答下题。
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从地壳传向地幔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地震波在随深度的波速变化图示可判断,横波和纵波从地壳传向地幔,即经过莫霍界面时,其速度都明显加快。而在经过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属于无图考图试题,掌握课本的图示地震波在地下随深度的变化其波速的变化图示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的不同变化特征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高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的各种水体处于孤立的、静止的状态
B.地球表层生物的生存环境仅指大气圈的底部
C.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D.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包含岩石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水圈的各种水体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震波又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回答问题。
小题1: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都能通过固体传播?②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③传播的速度相同?④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