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小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 回答下题。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 C.物种减少 D.土壤盐碱化加剧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表格资料可知:1985-1995年10年间,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增多,粮食单产水平下降,说明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选B正确。
小题2:该地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破坏森林造成的,所以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要退耕还林,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选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问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红色荒漠”是我国南方红壤广布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红壤裸露的现象,主要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而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是森林,故滥砍滥伐森林为形成红色荒漠的主要人为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了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其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10分)
材料一 下表为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表
材料二 下图为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以1990年为准,数值取100)
参考答案:
①优化能源结构(能源消费构成多样化);
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
③提高能源自给率(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或保障能源安全);
④减少对常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使用,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
⑤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GDP能耗)。
(每点2分,共10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当前世界能源紧缺,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能源濒临枯竭,加之能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的能源浪费,加剧了能源紧缺,从表格“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丹麦能源利用结构中煤炭、石油所占比重较大幅度下降,开发利用了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可以得出能源利用中应优化能源结构,使能源消费构成多样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从而提高能源自给率,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以保障能源安全,减少对常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使用,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从下图“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中可以得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要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GDP能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
A、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
C、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中国区域差异》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