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下部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地壳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小题2】根据图示岩层的分布和地质作用的破坏关系分析,GBF属于下部沉积岩,越往下,越早沉积;由早到晚为G、B、F;A岩浆岩破坏了GBF等沉积岩层,反映了A晚于GBF岩层形成,在A沉积岩附近,出现变质岩E,反映E在A的岩浆作用之后较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变质作用;D岩浆岩侵入了A岩浆岩,反映D在A后生成,故只有C正确。
【小题3】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错误;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B错误;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D错误;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故判断盛行风向为偏北风。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影响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能通过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分析地质作用;根据岩层的被破坏关系,判断地质作用的先后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的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读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
D.冷却凝固
【小题2】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A.欧洲中东部
B.北美中部
C.东非大裂谷
D.青藏高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B正确。
【小题2】读图可发现在非洲出现超级柱,C正确。
考点:内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小题1】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小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A.与太阳辐射无关
B.只发生在岩石圈内部
C.促进了三类岩石之间的直接转化
D.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白头4山天池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因此其山口附近的岩石大多数应该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小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涉及到三大类岩石的转化,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因此和太阳辐射有关也和岩石圈有关。岩浆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而伴随着岩石圈内岩石的转化,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矿产,D对。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 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北岛的甲地区有“太平洋温泉奇境”的美誉,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地。2013 年 5 月 1 日起,新西兰政府给予中国游客两年内可多次往返的免 签证待遇。目前,中国已是新西兰第二大游客来源地。下图为新西兰北岛示意图。
(1) 说明图中甲地区温泉景观众多的原因。(6 分)
(2)分析近年来该地区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的主 要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6 分)
(2)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多;签证办理更快捷,政策的支持;交通较为便利。(4分)
本题解析:
(1)新西兰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这里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所以温泉景观众多。
(2)近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多,人们的旅游愿望增强。我国出境政策改革,签证办理更快捷,政策的支持。与该国之间的交通较为便利。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