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20-01-08 16:00:25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美部分地区七月等温线(单位:℃)图。
 图1 材料二?上图中N地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气候资料(表一)。
 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图。
 图2 (1)图1中等温线M的值为?℃,请说出判断理由。(6分) (2)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大陆)性,请用材料二加以说明,并分析其成因。(12分) (3)试简述图1中R河对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影响。(6分) (4)根据材料三,简述美国人口分布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20(2分)?M等值线为20℃~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2分);M等值线内为河流源地,海拔高,气温低(2分)。 (2)大陆(2分),N地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或N地气温年较差大)(2分),N地年降水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匀(2分)。成因:N地位于中部大平原,冬季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气温低(2分),夏季受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2分),西部高大山脉(或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受海洋影响小(2分)。 (3)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2分),稠密的河网并与湖海相通,形成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高(2分),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或支流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2分)。? (4)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人口稀少(2分);平原人口稠密,高原山地人口稀少(2分)。
本题解析: (1)M位于河流源头处,地势较高,气温较低;M等值线为20℃~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M的值应为较小的20℃。 (2)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差异主要从气温年变化、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等方面比较。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N地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气候的成因分析,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展开。N地位于南北贯通的中部大平原,冬季北冰洋寒冷气流长驱南下,受其影响气温低,夏季受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受海洋影响小。 (3)河流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包括:水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分)、水运、水能、水产旅游等。图中密西西比河干支流联海通湖,流域面积广大,不仅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还可以形成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很高。支流(尤其是西侧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 (4)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人口稀少。结合地形分布可知,平原人口稠密,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中、日、韩、俄四国交通资料统计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国家
| ?
| 海岸线 104km
| ?
| 铁路营运里程104km
| 铁路密度 m/km2
| ?
| 公路营运里程104km
| ?
| 公路密度 m/km2
| ?
| 高速公路 104km
| ?
| 管道运输 104km
| 甲
| ?
| 3.200
| ?
| 7.80
| 8.12
| ?
| 358.4
| ?
| 373.4
| ?
| 5.39
| ?
| 5.45
| 乙
| ?
| 3.300
| ?
| 2.70
| 79.9
| ?
| 118.9
| ?
| 3518.7
| ?
| 0.74
| ?
| 0.27
| 丙
| ?
| 0.526
| ?
| 0.79
| 79.5
| ?
| 10.2
| ?
| 1023.4
| ?
| 0.3l
| ?
| 0.23
| 丁
| ?
| 3.765
| ?
| 8.78
| 5.14
| ?
| 115.0
| ?
| 67.258
| ?
| 2.90
| ?
| 23.9
|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国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金砖国家之一 B.乙国属于半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C.丙国属于世界资源大国,人口是四国中最少的,属于金砖国家 D.丁国属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稠密,资源需要大量进口
| 小题2:目前甲国向乙国出口的矿产资源最有可能的是 A.铁矿石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参考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表格的一般方法是寻找最值,差异性,其次寻找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由海岸线可知丙为韩国,因其面积最小,海岸线最短。由公路密度可判断丁为俄国,面积最大,密度最小,甲为中为,其次,最后乙为日本。金砖四国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其中只有韩国人口没有上亿。 小题2: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中国,乙为日本,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出口到日本。其它资源中国还需进口。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所示南半球某岛屿面积约为15 万Km2。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终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④该岛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小题2:该岛屿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部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热条件
B.土壤
C.交通
D.水源
小题3:该岛西南部的峡湾地质国家公园最有特色的是
A.风力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火山地貌
D.冰川侵蚀地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结合该岛屿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位于西风带,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故②④错误。
小题2:该岛屿的西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光热条件不足,故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东部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故光热条件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
小题23:该岛屿的西南部,纬度较高,其峡湾的形成原因为历史时期的冰川侵蚀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4分)
?
(1)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巴黎的气候特征(冬、夏气温,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特点,并简述其成因。(4分)
(2)图中P、R两河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的是?河,试分析其变化大的原因。(4分)
(3)图示区域冰川地貌广布,试举例说明(3分)
(4)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原因。(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区域发展包括初期—成长—转型—再生等不同阶段,据此完成4~5题。
小题1: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
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小题1:A项初期阶段,区域的空间结构较简单;错误。B项成长阶段,主要是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内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突出,人地矛盾尖锐;错误。C项转型阶段即工业化的后期,传统工业衰退;正确。D项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错误。
小题2:③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即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则经济开放程度低。④区域发展水平较高,即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则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