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2:写出限制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渤海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材料
小题1: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小题1:据图表可知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小幅下降,第二产业有小幅上升。C为正确项。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以轻工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的轻工业多以消耗能源较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B为正确选项。
小题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会不断上升,此类工业多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此题应选择②③。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36分)材料一:图示某区域提出建设以X城市为核心、X和T两城市连线为发展主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规划中,X城将建设成为重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旅游目的地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蔬菜生产基地迁移到T城市。
| 城市 | 月份 | 1 | 4 | 7 | 10 |
| T | 气温℃ | -2 | 12.6 | 22.8 | 11 |
| 降水量㎜ | 5.1 | 38 | 84.6 | 47.1 | |
| X k*&com | 气温℃ | -0.1 | 14.7 | 26.6 | 13.9 |
| 降水量㎜ | 6.9 | 43.0 | 98.6 | 59.9 k*&com |
参考答案:
(1)(12分)共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分)
不同点:从全年看,X城的气温高于T城,降水量多于T城:(4分)分别受地势高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4分)
(2)(4分)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泥沙堆积(4分)
(3)(8分)①地处东西延伸的河流谷地,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②河流自西向东;?③交通上铁路和高速公路沟通东西,联接南北;④人口、城市较密集,辐射作用强。(每点2分)
(4)(12分)X城:劳动力价格、地价较高;(2分);
T城:①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⑤劳动力价格、地价较低;⑥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x城相连,便于把蔬菜运往X城。(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共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分析完成问题:(14分)
(1)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判读。
A?河?
B?(地形区)
C?省?
D?市
(2)该区域的特色能源矿产是?
(3)C省所处的地形区是?,
(4)写出①~⑥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
①?铁路,②?山,③ ?山,④?山,⑤?山
参考答案:
(1)黄河(1分)?华北平原(1分)?山西(1分)?大同(2分)?
(2)煤炭(2分)?
(3)黄土高原(2分)?
(4)①大秦(1分)?②恒(1分)?③五台(1分)?④阴(1分)?⑤太行(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对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判读。A为黄河河;B为华北平原(地形区);C为山西省;D为大同市。
(2)该地区是黄土高原,根据图中图例,该区域的特色能源矿产是煤炭。
(3)根据图中区位位于古长城以南,所以C省所处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4)根据图中地理事物位置进行判断:①为大秦铁路,②为恒山,③为五台山,④为阴山,⑤为太行山。
点评:熟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时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高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