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等值线图》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①18m?②21m?③36m?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小题1:陡崖顶部最高的等高线为50米,故陡崖顶部的海拔为50---60米。
小题2:运用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
小题3:PQ两地所在地区从整个地区来看,等高线为50米~60米,而P、Q周围又各有一条等高线,按照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规律,P、Q两地应符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故P点海拔应为40~50 米,Q点海拔高度应为60~70米,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中等值线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读数值变化可知其变化规律。其中不正确的是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看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并不是简单的变大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小题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m~1667m
B.1333m~2000m
C.1333m~1667m
D.1667m~2000m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中心温度高、四周温度低,高度与温度相反,说明甲处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乙中心温度低、四周温度高,高度与温度相反,说明甲处高、四周低,为山地地形。
小题2:甲的温度大于4°C小于6°C,乙的温度大于-6°C小于-4°C,甲乙两地的相对温差为大于8°C小于12°C,根据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可以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1333m~2000m。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形的判断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一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小题2: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1月?B.北半球的7月?
C.南半球的2月?D扁半球的8月
小题3: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因此,20<P<24或12<P<16,因此答案选择B。
小题2:根据等温线,该区域属于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凸出,说明海洋温度低于陆地,那么应该是南半球的夏季。
小题3:N地位于30°S-40°S大陆的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M地位于40°S-60°S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偏多。海滨浴场应该选择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的N地。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所给的两幅等压线分布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两图的比例尺相同,而明显AB所在图示之间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较CD所在图示要小,故风力最大的是CD所在图示中,CD两点比较,C处等压线较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即风向最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力大小的基本因素和比较方法,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