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读图,结合图中堵截物的位置和左侧等高线的变化可知滑坡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
小题2:由图可知,堰塞湖的形成淹没了村镇,因此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小题3: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本题以材料、地图和自然灾害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从材料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治理等基础知识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自然灾害(10分)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下图为2013年2月初中央气象台发布“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分布图”。
(1)试依据图示分析任意两种农业气象灾害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2)请你谈谈如何预防B、C等地的旱情。(6分)
参考答案:
(1)A-强降雪易使棚圈损毁倒塌,掩盖草场,强降温会使作物和牲畜受冻害严重;B-对冬小麦返青生长不利;C-春播用水紧张,影响小麦、油菜、蚕豆等小春作物生长发育;D-影响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正常生长。(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2)积极整修水利、开发水源(兴修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作物耐旱抗灾的能力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
(1)A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大风降温、降雪等灾害,强降温可能使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降雪可能压倒棚圈、掩盖草场,导致牲畜食物不足。防御主要是加固棚圈,储备牧草,保障牲畜安全过冬。
B位于华北地区,主要干旱灾害是春旱,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小麦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而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导致土壤缺水,影响小麦返青生长,造成旱灾。防御以引河水,地下水灌溉为主。
C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主要干旱灾害是在冬、春季,这里是湿润区,石灰岩分布广,多溶洞、地下河,导致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造成地面作物缺水的情况。防御以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D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渍灾害是指冬季低温阴雨天气,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正在拔节,油菜陆续抽薹,抗寒能力下降,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将使在田作物根系活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茎干水分增多,抗倒伏能力减弱,病害发生加重,造成减产。
(2)B、C两地地表水缺乏,所以要整修水利,充分利用地表水,打机井,适当利用地下水,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培育耐旱作物,提高抗旱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8年7月25日热带风暴“凤凰”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6~8题。
小题1:图1的四幅图中,能反映热带风暴“凤凰”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小题2:台风灾害的破坏力主要来自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地震?④沙尘暴?⑤暴雨?⑥狂风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小题3:辩证地看台风过境有利有弊,台风经过给沿途地区带来的好处是
A.促进土壤发育
B.缓解旱情
C.增强人们抗灾能力
D.增加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
小题1:材料反映台风位于西北太平洋,故判断为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故风向应向右偏,故C图符合。
小题2:台风的破坏力主要集中于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小题3:台风带来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丰富的降水,可缓解伏旱。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自然环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