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B、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的信息,按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C、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D、数字地球的核心是用数字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桥桩大部分在浅海里,要准确打桩并保证桥面准确合拢,这需运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A.RS
B.GIS
C.GPS
D.RS和GI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本题关键强调准确定位,定位使用GPS。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下图中左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卫星影像图,右图为车载导航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利用左图可以2.有关图中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寒潮和台风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实现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协助商业网点布局
E.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F.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G.通过电子地图可以优选行车路线
H.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左图的影像资料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故A项正确。
2.车载导航仪的使用,实现精确定位的是GPS技术,A错误;获取交通信息则需要借助GIS技术,B错误;优选行车路线需要借助GIS的基本功能,C正确;电子地图既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也能显示人文景观信息,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3S”技术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和实际应用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
? A、松嫩平原
? B、江汉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2)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 ]
?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1980和2010城市周边土地利用状况,该城市有一条自东北流向西南的河流,据此回答题。
1.2010年为快速获取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的信息,采取的地理手段最有可能是2.对比1980和2010年土地利用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GPS
B.RS
C.GIS
D.GPS 和GIS
E.2010年各种土地利用面积都有扩大
F.两幅图中工业用地的分布都是合理的
G.伴随土地利用的变化,该城市周围的农业种植结构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H.2010年图中绿化用地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对相关地理数据的收据一般都是通过遥感RS来完成的。GIS是属于地理信息处理系统,GPS是地理定位系统。故选B
2.在该地城市化的过程中,商业、居住、工业和绿化用地都在增加,势必造成农业用地的的减少,种植业的结构不得不作一些必要的调整。绿地的功能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还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等功能。故选C
考点: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研究中应用与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影响
点评:试题通过对图中数据的空间分布的变化考查考生读图的分析及获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