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损区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40°N—40°S地区是能量盈余区,主要原因是2.关于全球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3.全球热量平衡主要依靠
①大气环流 ②生物循环 ③洋流 ④地壳物质循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对流层的厚度较大
C.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E.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地区到高纬地区逐渐增大
F.各纬度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G.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大,极地地区热量支出最大
H.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I.①②
G.①③
②③
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1.40°N—40°S地区,主要为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热量比支出的热量多,为能量盈余区。
2.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3.大气环流与洋流使高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热量得到交换,促进了全球热量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热量平衡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关于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形状最可能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E.团聚型
F.带状
G.网状
H.棋盘状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从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居民点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
2.区域②位于河流的上游,河谷地带,其聚落形状最可能是沿河分布,呈带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图中②表示水循环的2.下列措施可有效缓解乙地区洪涝灾害的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E.甲地区兴修水库
F.乙地区植树造林
G.丙地区加固海堤
H.乙地区围湖造田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结合图示可知②表示水循环的水汽输送。故选C。?为蒸发;?为降水;④是地表径流。
2.乙地区为下游平原地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灾。为缓解乙地区洪涝灾害在甲地区兴修水库,削峰补枯效果明显。
考点:本题利用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并结合景观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利用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并结合景观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河流对城市布局、发展的影响。命题角度新颖,各知识点配合得当,既有知识点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回答题。
1.当上面右图中a处的上升流最弱时,下列叙述此季节最可能发生的是2.关于下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地区盛行西南风
B.全球昼夜等长
C.亚欧大陆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D.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E.M地区的自然带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
F.N地区处在板块消亡边界
G.J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荒漠
H.K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的上升流最弱时,北印度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地区盛行西南风;北半球昼短夜长;亚欧大陆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2.M地区位于东非高原,自然带呈现非地带性分布;N地区为红海,处于生长边界,正在不断扩张;J地区分布有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K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主要考查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及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及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