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所示为上海一民居坐落状况,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更有利于减小风速
B、更有利于降低湿度
C、更有利于通风降温
D、更有利于采光
2、2005年8月6日台风“麦莎”在浙江省温州附近沿海登陆时,从防灾角度考虑,你认为图中民居应该重
? 点加固哪面窗户?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山东省区域图

材料2:山东省集中爆破拆除小火电。
2007年9月5日,山东省75.49万千瓦的小火电被彻底拆除。关停企业的发电量,将全部由大型、高效、环保的发电机组代替。山东省是全国的煤电大省,小火电每发电一度耗煤444克,而新建的大型机组每发电一度仅耗煤270克。关停小火电,每年可节省原煤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万吨。
材料3:山东半岛胶莱人工海河构想。
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贯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
(1)为什么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一直是山东省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
(2)根据材料2简析山东省关停小火电的原因。
(3)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近年来,山东省的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东部地区的许多企业纷纷到鲁西设厂办园,鲁西的很多城市也纷纷为此推出优惠政策。请简析东部企业到鲁西设厂的原因。
参考答案:(l)胶济线连接了A、B两市,沿线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胶济线与全国铁路网相接,是山东半岛客货运输的重要通道;胶济线连接山东半岛与内陆,是山东省东西运输的最重要通道;胶济线沿线及山东半岛旅游资源丰富,客流量大。(答出3点即可)
(2)节约煤炭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硫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
(3)①促进胶州湾和莱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海水的净化能力,遏制污染蔓延。②如果防渗漏措施不当,将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破坏地下水资源。③调节沿岸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形成沿河生态走廊。④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人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
(4)鲁西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原料丰富;市场广阔;政策优惠;企业西移有利于东部地区承接日韩等国的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答出4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山东半岛这一区域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状况、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解决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文信息并联系教材有关原理、规律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陕西省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神木县是全国产煤第一县,但仍有贫困人口12万人,其县政府的一位干部说:“我们引进中央、省里的大企业来开发资源,原希望引进一个企业,致富一方百姓,可现在的结果却是‘引进一个企业、污染一方环境、扰乱一方治安、破坏一方资源、伤害一方百姓’!"
材料2:陕西省轮廓图

(l)为解决本省的煤炭外运问题,修建了____铁路;为缓解京津唐的能源紧张状况,这里正在进行____工程的建设。(4分)
(2)这里的煤主要输往我国____、____和____(国家)等地。(3分)
(3)请将神木用A标注在图中适当的位置。(3分)
(4)煤田的掠夺式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神黄西电东送北线(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日本
(3)如图所示

(4)①地面塌陷使居民的房屋受损或倒塌;②损失耕地;③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地下水渗漏,使河水、井水及水库干枯;④树木成片枯死。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l)材料1反映的是掠夺式开采煤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破坏耕地、破坏地下水造成环境污染等。(2)材料2中,该省为陕西省,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今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问题: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6分)
参考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树林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2)有利节约资源;有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本题解析:
(1)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我们现在谈论的气候变化是指近一、二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在变暖,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增加,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另外森林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植被减少,对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增加。京都议定书主要宗旨是规定工业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8到2012年间比1990年减少5%。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 2 0)、 氢氟碳化物 ( HFC S) 、全氟化碳 (PFC S)、 六氟化硫 (SF 6) 。
(2)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从材料二中“一号提案”、“ 动力和引擎”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我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决心,可见其意义重要,主要从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国际责任等方面分析。从个人角度来说,可以做的有提高环保意识、少使用或拒绝使用一次产品,购买带环保标志的商品,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源消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B.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人均耗能量都很低
C.目前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但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
D.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看,发展中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耗普遍较低,因此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所以A项正确,D项错误。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很大,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耗能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B项错误。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