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中反映的能源是

A.煤炭
B.水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2、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今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问题: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6分)
3、单选题 2007年10月31至11月3日将在上海举办“2007上海国际风能大会暨技术和设备展览会Wind Power Shanghai 2007”。展会将以“全球性专业大会”、“沿海及海上风电开发”和“专业贸易洽谈”为三大特色,是全球风能界的盛会。回答:
1.风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B.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摩擦力的作用? D.空气对流的作用
2.关于上海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A.昼夜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B.冬夏季风显著
C.潮汐显著? D.有时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
3.内陆高原、荒漠地区风力大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频侵袭? B.森林、草原遭到破坏
C.全球变暖? D.气候干旱
4、综合题 下图展示了1992年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为
? 主,东南丘陵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为主。
(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根据 2003~2008 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如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辽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最大
B.黑龙江开垦荒地最多
C.辽宁城市化进程最慢
D.吉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