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交逋 C.地形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冰岛的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排除A;冰岛海洋国家,交通便利,但是经济支柱为渔业,同时旅游业发达,排除B;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图,冰岛位于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排除C;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火山、温泉广布,同时纬度高,冰川多,结合当地火山、冰川、温泉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小题2:冰岛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沿海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而且近海,对外交通便利,同时在城市的发展中,沿海交通线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综上选C。
小题3:当冰岛被低压中心控制时,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南移,东非高原的动物南移,排除A;我国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夏季,而长江主要补给为雨水补给,即汛期在夏季,排除B;此时,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进入雨季,降水量大,排除C;此时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下图为“某大陆的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流经甲、乙两海区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甲、乙两海区的洋流流向不相同
B.甲地表层海水盐度大于乙地
C.流经甲、乙两海区的洋流都是盛行风吹动形成的
D.甲附近海区因洋流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 乙附近没有大型渔场
小题2:下面关于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B.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C.丙地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高
D.丙地所在国城市密集,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市场
参考答案:
小题1:AD
小题2:A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甲处秘鲁寒流,乙处为巴西暖流。所以流经甲、乙两海区的洋流流向不相同;甲附近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乙地;甲乙都属于补偿流;秘鲁寒流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丙地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所以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丙地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高。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并解析成因.(4分)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河流属于________(外、内)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城市①——②与城市③——④相比,实际直线距离较远的是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1)甲: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深居大陆内部;
乙: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分)
(2)外; 伏尔加河?(2分)
(3)地势低平,土层深厚(为冲积平原);光照充足(光热条件较好);有河水灌溉(有灌溉水源); (3分)
(4)③——④?(1分)
本题解析:(1)图示甲位于里海周边地区,位于中亚内陆地区,故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乙位于西亚波斯湾沿岸,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的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河流注入波斯湾,故属于外流河。C河流注入里海,为欧洲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3)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注意比较分析两地的自然环境的共同优势。(4)连接城市①——②,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纬度3°,距离约为3*111KM;连接城市③——④,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纬度4°,距离约为4*111K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结合世界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经纬网上距离计算的一般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所给区域图,完成问题
小题1: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小题2: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B.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乙山脉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其形成原因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隆升而形成,且南极洲板块一侧为大洋板块,美洲板块为大陆板块,两者碰撞过程中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大陆板块抬升,故D图符合。
小题2:图示甲处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主要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能利用板块运动的原理分析世界著名地形区的成因,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14“某国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试描述该国地势特点。(1分)
(2)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的差异。(4分)
(3) 该国新首都选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2分)
(4) 我国与该国之间的贸易近年来发展很快,该国已成为我国某种资源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该资源是?。
下面是我国从该国进口此资源的一条最佳运输路线,请完成填空。
该国东部沿海—?洋—好望角—?洋—?海峡—南海—我国东部沿海
参考答案:
(1)东南高,西北低(或南高北低)?(1分)
(2)A为热带雨林气候(1分)? B为热带草原气候(1分)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1分) B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1分)
(3)高原上气候凉爽;便于国土管理和中西部开发;水源充足(共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项得1分)
(4)铁矿资源(1分)?大西洋(1分) 印度洋(1分)?马六甲海峡(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