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洋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为东非高原,又因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为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2】与该地区同纬度的主导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因该地地处高原,海拔高,所以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30分)读下列二幅图,完成下列(1)--(4)题。
(1)请判断图甲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此时,影响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断了 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 风,南亚盛行 风。(8分)
(2)在图甲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丙地吹 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 海,带来丰富的 有很大关系。(8分)
(3)图甲中丁地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4)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北海道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冬 副极地低 西北 东北(8分)
(2)丙 东南 日本 水汽(8分)
(3)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6分)
(4)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另交汇处同时也带来不同性质的鱼类资源。(8分)
本题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此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为冬季;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
(2)由图甲中的等压线疏密可知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甲>丙>丁>乙,但是甲处受地形的阻挡很强,而丙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很小,所以风速最大的是丙,过丙所在等压线做垂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左偏约30°夹角即为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的有很大关系;
(3)图甲中丁地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天然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有三类:①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②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洋流影响形成:暖寒流交汇处或盛行上升洋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
考点: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风速大小的判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第一题类似于填空题,目的在于认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做第二题时应注意,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但与下垫面有很大的关系,风向的确定时,要注意做辅助线,特别是等压线弯曲时要过某地所在的点先做切线,再做垂线;第三题考查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要注意熟悉;第四题考查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农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