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20-01-16 05:57:0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图中弧S为某局部经线圈,? M、N两地纬度相同,O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与S位于同一平面一相切于M。读图,完成17~19题.
 小题1:此日 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00 B.a C.900-a D. 23.50+a
| 小题2:角a的数值变化范围是 A.00~47°? B.00~23.50? C? 23.50~470? D.470一66.50 小题3:若M在北半球,则角a逐渐变大过程中 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杭州的日出时间逐渐提早 B.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C.游客在西湖边欣赏断桥残雪 D.江淮地地区处于伏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M、N两地纬度相同,O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与S位于同一平面一相切于M”,则M点太阳高度为0°,N点太阳高度为a。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M为切点,M点的纬度范围为66°34′-90°,a的角度范围为0°-46°52′。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M点与位于北半球,a角度变大,则表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北半球昼逐渐变长,杭州的日出时间逐渐提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每年由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 A.向南移动 B.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向北移动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并向北移;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说明从5月1日到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抓住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进而可推导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面甲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乙图中①②为该日两个地点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D地位于A地的?方向。(1分) (2)太阳的直射点和②的地理坐标分别是??、?。(4分) (3)D点到E点的直线距离约为??千米。(2分) (4)此时,地球上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2分) (5)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2分)
参考答案:(11分) (1) 西南(1分) (2) (2)(20°S,100°W)(2分)?(40°S,120°E)?(2分)? (3)555(2分) (4)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分) (5)80°E向东到170°E(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的经纬网特征判断:图示极点为南极点,东经度向东增大,呈顺时针旋转,D点坐标为60°S,10°W,A点位于赤道,经度为0°,所以D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 第(2)题,根据图示①地白昼时间为12小时,所以①地位于赤道,②地白昼时间为14小时,所以②地位于南半球。根据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70°,虚线为昏线,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根据10°W地方时为18:00,所以12:00所在的经线为100°W,所以直射点坐标为:(20°S,100°W)。②地正午高度为70°,距离直射点的距离是20°,所以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S。根据正午时的北京时间为12:00,所以当地的经度为120°E。所以②的坐标为:(40°S,120°E)。 第(3)题,E点与D点在60°S纬线上,60°S纬线长度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两者之间相隔经度10°,所以距离=111km×10°/2=555km。 第(4)题,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第(5)题,赤道到处于黑夜的经度范围是10°W向东到170°E。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80°E向东到180°,所以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80°E向东到170°E。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南北半球与地球自转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问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2.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荆州(30°N,112°E)正旭日东升 F.哥本哈根(56°N,13°E)市民看太阳位于东南天空 G.圣地亚哥(33°S,70°W)某游客正在观看日落景观 H.日本神户(35°N,135°E)午阳高照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结合图示的公转位置判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为丁点的俯视图。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图示为南半球俯视图,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图示135°E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12时,故计算112°E的地方时为10点半左右,故不可能旭日东升,A错误;哥本哈根13°E计算当地时间约4点左右,且时间北半球昼短夜长,故当地还未日出,B错误;圣地亚哥70°W计算当时地方时约22时,为夜晚,C错误。日本神户135°E此时为12时,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和时间问题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图示晨昏线分布特征和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则“东加西减”时差计算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某校的同学自制了一台可调式太阳能热水器(图1),以便使热水器的吸热面每天都能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图2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吸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2中反映12月22 日夹角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