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13分)
材料一?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如何利用“综改区”的“先行先试”权,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完成依赖于煤炭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成为山西“十二五”的战略重点。
材料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

(1) 山西省利用本区?、?等资源优势,围绕?开采,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纬度较高的两条运煤铁路干线从北往南依次是??和??。
(3) 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资源优势条件。?
(4)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快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请你为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
(1)铁?铝?煤炭?煤炭—焦炭—化工(4分)
(2)大秦线?神黄线(2分)
(3)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磷、低硫、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层浅,适于露天开采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5分)
(4) 一方面,立足优势资源,对煤炭及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 根据图示产业链回答问题。山西省利用本区铁、铝等资源优势,围绕煤炭开采,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煤炭—焦炭—化工。
(2)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铁路线有大秦线和神黄线,大秦线在北部。
(3)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山西省煤炭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磷、低硫、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层浅,适于露天开采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4)区域发展获得再生的措施有:①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③加强交通建设;④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立足优势资源,对煤炭及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中国部分新能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中国新能源”图中,图例A代表________发电站,B代表________发电站,我国加快发展新能源A的建设,其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多年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
(3)分析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并说出原因。?(4分)
(4)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制止某些地区的过热做法。分析利用玉米作为原料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好处和国家要求稳妥发展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核能 风力 高效、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3分)
(2)生产:煤炭大量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运输:由于煤炭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北煤南运”格局加剧了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2分)
(3)东南沿海地区是夏季,西北地区是冬季。东南沿海临太平洋且无地形屏障,受夏季风、台风?影响较大,西北地区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4分)
(4)生物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持续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环境保护。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人均粮食水平还不高。(3分)
本题解析:(1)A发电站分布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技术力量雄厚的沿海发达地区,可发展核能;B分布在沿海和北方地区,这些地区风能丰富。核能的优势是高效、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2)煤炭的生产和运输的不利影响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及运输量大等方面分析。(3)西北地区是冬季风的影响,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东南沿海地区是夏季风的影响及台风的影响。(4)从生物燃料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来分析有利的方面;从中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来分析不利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答1~3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
2、上题中所选选项的现象在我国最严重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B、内蒙古东部草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3、缓解上述环境问题出现的正确措施是
[? ]
A、控制单位面积的载畜量
B、退牧还草
C、人工补种牧草
D、开垦发展灌溉农业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斯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 000 km。建成后,土库曼斯坦将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图。

(1) 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天然气管道沿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
(2) 简述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4分)
(3) 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地缘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 中亚能源资源丰富,而中国能源资源紧张,市场广阔。(4分)
(3)增强能源安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缓解东部大气污染状况。(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主要位于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引发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等生态环境问题。
(2)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相近,陆上相邻,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 中亚能源资源丰富,而中国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双方能源合作的市场广阔。
(3)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从而 缓解东部大气污染的程度,改善大气的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
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冷湿 ②地形地平不理排水?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