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20-01-16 06:03:2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种因素或现象中可能引起自然灾害的是 [? ] A.自然变异 B.人员伤亡 C.自然现象 D.财产损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读表1,回答4、5题。 表1:三次地震比较
 小题1: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13日凌晨5时53分。由此可推知海地位于? A.18°N附近 B.72°W附近 C.30°E附近 D.86°W附近
| 小题2:表中所示的三次地震中,智利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少。主要因为 ①震源较深?②震级较小?③发生在夜间?④人口密度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根据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为13日凌晨5时53分,而海底时间为16:53,所以估算当地经度位于72°W附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智利地震虽然震级高,但是震源深度大,所以破坏性小,智利人口密度较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以减少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是 A.斜坡前沿切坡建房 B.开山筑路 C.提高坡顶建筑物密度 D.植树造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斜坡前沿切坡建房、开山筑路、提高坡顶建筑物密度能够加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A.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地震 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台风 C.地震、滑坡、洪涝、台风、干旱 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自然灾害的分布判断1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为地震;2分布在山区,为滑坡;3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为洪涝;4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台风;5分布在北方地区,为干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83%,受灾人口5104.9万,饮水困难人口l609万,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倾,绝收面积940.2千公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l90.2亿元。读图6,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特旱区分布特点。(6分) (2)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长时间持续干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 (3)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造成粮食作物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从长远来看,西南 地区抗旱的基本措施有哪些?(10分) (4)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222亿 (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云南省却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穷省”。云南省成为我国水资源“穷省”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参考答案: (1)(6分)分布集中、面积广(2分),主要分布在云、贵两省(2分),贵州省面积最大(2分)。 (2)(10分)全球大气环流异常(2分),冬季风对该地区影响小(2分),长时间降水持续偏少(2分);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2分),导致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严重(2分)。? (3)(10分)发展节水产业(2分);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分);修建水利工程(水库)(2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2分);防治水污染(2分)。? (4)(10分)云南省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2分);多喀斯特地貌,使地表存水量小(2分);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等社会经济要素不匹配(2分);经济欠发达(抗旱意识淡漠),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2分);山地植被破坏较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