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图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产业构成。
回答(1)——(2)题。

(1)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
[? ]
? A、伊拉克
? B、俄罗斯
? C、泰国
? D、新加坡
(2)使该国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产业可能是
[? ]
? A、金融业
? B、旅游业
? C、加工业
? D、农业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当前,我国能源工业中,最重要的是
A.水电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河流与图1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________,②河流________。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8分)
(2)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10分)
(3)分析图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
(5)请在下图模式图中选择两条路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缓解名称,以正确表示图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4分)

参考答案:
(1)差异:①河流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优势: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5)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简要描述图示区域最显著的地形特点及其形成的直接原因。(4分)
(2)图中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分析这几个城市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区位因素。(6分)
(3)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乙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利用方式
| 燃料
| 饲料
| 肥料
| 工艺编制
| 自然腐烂
| 其它
|
百分比(%)
| 50
| 13
| 3
| 9
| 20
| 5
|
请你从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2分)?流水侵蚀作用(2分)
(2)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等(任答3点,6分)
(3)不合理(2分)?①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2分)?②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的经纬度位置不难确定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地形的显著特点是流水侵蚀下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
第(2)题,涉及到工业区位的分析,可以结合影响工业布局的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3)题,从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区域内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这可以根据所提供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看,秸秆的燃烧和自然腐烂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最好是通过饲料或肥料等方式实现其生态、环境、经济价值。
点评:本题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地图的判读,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成因与工业区位分析和区域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主要分布在辽南各地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高粱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棉花、苹果
D.春小麦、棉花、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