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1-16 06:23:31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 小题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该地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石灰岩形成后,地上河侵蚀岩石形成漏斗,成为地下河,因此先后顺序为④①③。 小题1:石灰岩地区土壤易被侵蚀,土层薄,肥力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3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 A.7,a B.3,b C.2,c D.1,d 2、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 [? ] A.高空西风带 B.北大西洋暖流 C.极地东风带 D.东北信风带 3、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 [? ] A.全球沙尘暴肆虐 B.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C.温室效应加剧 D.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
参考答案:1、B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4—5题。 4.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 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 A.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 B.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 C.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 D.东北的黑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
参考答案:4.B? 5.D
本题解析:4.成都平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这些矿物质是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 5.东北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成都平原紫色土则富含磷钾,肥力都较强。江南丘陵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少,酸性强,肥力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地貌为三角洲,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 B.①处地貌为冲积扇,是由流水的搬运堆积形成的 C.②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D.②处地质构造为断层,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图示:图中①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中②为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4分) (2)甲地地形是 ,(2分)其形成原因是 。(4分)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4分)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图中数字表示),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数字表示)。(8分) (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2分)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6) 右图为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正确的是( )(2分)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参考答案: (1)断层 背斜(4分) (2)山地(2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遭受侵蚀(4分) (3)冲积扇(2分) 流水沉积(2分) (4)海陆间循环(2分) 陆地内循环(2分) ④(2分) ②(2分) (5) A (2分) (6) C (2分)
本题解析: (1)乙为断层;丁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上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遭受侵蚀。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冲积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对应的是④;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②(水汽输送)。 (5)丁为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甲为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6)由基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温带;同一种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可以判断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雪线南坡低于北坡,主要因为南坡为迎风坡。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水循环、自然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水循环、自然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比较强。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