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A.a B.b C.c D.d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所学的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可以判断出图中的a b c d分别代表的太阳辐射、地面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的部分。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的长波辐射,故选B。
小题2: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大地,以减少了地面因地面辐射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故选C。
小题3:冬季农民通过人造烟幕的方法,使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的热量增加,减少了大气辐射射向宇宙中的部分,增强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少了农作物受冻害的可能性。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考生一定要熟悉大气热力作用的全过程,明白太阳辐射a在到达地面之前一定会受到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地面在吸收了太阳辐射后,增温,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成为大气主要的、直接热量来源b, 也有一小部分射了宇宙空间。大气在吸收了热量以后,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中向下的部分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面因地面长波辐射造成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气逆辐射c。还有一部分是直接射向了宇宙空间d,c d两部分的多少是与大气中的云量的多少有关的,云量多,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量就大,反之亦然。由此可见本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据图推测该城市的位置及发生雷暴时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北半球空气上升
B.南半球空气上升
C.北半球空气下沉
D.南半球空气下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分析,闪电主要发生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段,是因气温高空,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又因6-8月份发生的雷暴日数多,说此时段气温高,应为北半球。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
B.反气旋过境
C.气旋过境
D.暖锋过境
小题2: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D.7日河水水位最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统计图分析,气温日较差变小,气温总体上升,说明受暖气团影响,为暖锋过境,D正确。
小题2:气温日较差总体缩小,A叙述不准确,空气湿度在10日下降,B错;河水水位受降水影响,7、8日都有降水,所以水位在8日最高,D错;7、8日阴雨天,大气保温作用强,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