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1-16 06:29:04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7分)?材料一? 3月20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地产与旅游主题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本届国际旅游论坛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旅游文化产业的变革”。“地产与旅游”作为海南未来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为重要的两大产业,也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上午9时,来自国内外的政、商、学三界的相关重要人士陆续步入会场,一齐解读海南、把脉海南,共议海南未来发展大计。? 材料二:? 1999年,我国海南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海南岛应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产业、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生态文化、一流的生活环境的省份。 材料三:?博鳌原为濒临南海的小城镇,它完整地保存了热带水域的原始生态。2001年2月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为世人瞩目。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凸显了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 材料四:?下图为海南岛区域简图和博鳌镇景观图。
 (1)A省界位于?(海峡),是我国的?(填边缘海或内海)。(2分) (2)B处是?盐场,简述该盐场的形成原因。(3分) (3)海南岛是冬季北京的蔬菜供应基地,冬季影响该岛蔬菜生长的限制性气候因素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3分) (4).从海南建省到提出建设生态省,正是经历了国际上?思想从提出到完善,到普遍接受乃至广泛认可的全过程。海南岛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应充分突出?和岛屿以及?特色。海南省的能源优势主要表现在(2分) A.水能丰富 B.油气资源丰富 C.太阳能丰富 D.煤炭丰富
| 1、?海口市突出的农业特色是_____________,说说与我国其他商品性农业基地相比其自然区位优势。(3分) 2、?博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试分析博鳌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2分 琼州海峡?内海 (2)3分 莺歌海?①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较低,光照强,蒸发旺盛;③地形平坦开阔;④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至少答3点) (3)3分?水分?①冬季,雨季已结束,降水稀少;②纬度低,光照强,蒸发旺盛;③该地常年都是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任答2点) (4)2分?可持续发展?热带风光 少数民族风情? B (5)3分 热带高效农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更充足;热带生物资源丰富,与其它地方比较有季节差和品种差。 (6)4分 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①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②博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③地处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海南岛)。(1)图示海南岛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为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2)B处为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盐场的主要成因主要从地形、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方面分析。(3)气候条件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冬季海南岛的气温较高,但由于冬季为海南岛的旱季,故降水少,不利于农业生产;故主要从水分条件方面分析。(4)生态农业发展,即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海南岛的旅游资源特色主要反映在热带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及海岛风光等;海南岛的能源优势主要在于周围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5)海南的农业特色:热带高效农业;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注意没有优势的不分析);(6)结合材料反映其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作为亚洲论坛的会址的原因主要从我国的经济背景及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1)图中G市属于? ①?省,铁路名称是? ②?铁路。(4分)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1)①江西(2分)? ②京九(2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分)。(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1分。)
本题解析:: 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 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 第(2)问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小题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E.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F.先移民,后治理 G.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H.建水电站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造成当地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燃料缺乏,植被破坏而引起的荒漠化。注意“人为原因”,气候变迁不属于人为原因,而生活习惯和执法不严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没有直接作用。 2.结合上题分析,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从原因分析,因此当务之急是应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广省柴灶,利用沼气等,减少植被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的一般思路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下图为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l)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l)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本题解析: (l)读图不难得出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地面沉降的原因一般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地形采矿有关,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地面沉降与过度开采地下水有关,该地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针对原因,防治措施应该从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地下水水位,提高植被含蓄水源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1年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等地区主体功能定位。据此回答第38—40题。 小题1:中国资源与环境的特点是?(?) A.矿产资源丰富,集中于西北部 B.水资源总量较多,南方多于北方 C.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差异不大 D.耕地分布不均,东部低于中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