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A.海拔高度 B.热量多少 C.水分条件 D.风俗习惯 |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问题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E.酸雨
F.固体废弃物污染
G.土地荒漠化
H.臭氧层破坏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卷分析:
1.图示该植被主要分布于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故判断为草原。
2.结合上题分析,该植被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区,故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表是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
? | 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比例(%) | 苏州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指数高污染严重) | ||||
年份 | 工业用地 | 居住用地 | 城市绿地 | 道路用地 | 其它用地 | |
1989 | 44 | 22 | 2 | 12 | 20 | 7.2 |
2000 | 32 | 29 | 4 | 13 | 22 | 4.8 |
2006 | 18 | 34 | 8 | 16 | 24 | 4.4 |
参考答案:
(1)甲,流水(河流)堆积。(4分)
(2)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市区;交通便利(两个要点4分)
(3)减少;增加;(4分)
(4)上海市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8分)
(5)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就业;增强上海市的综合实力等。(8分)
本题解析:
(1)图中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位于市中心的甲地,图中丙岛是崇明岛,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的。
(2)图中化学工业区布局在上海市南部远郊的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市区污染少,同时能满足城市对化工产品需求。
(3)根据材料二可知,苏州河水质不断变好,说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这是由于工业用地面积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4)此问注意对概念“城镇化”的理解,城镇化是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和农业用地想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5)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上海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源消费结构、城市环境、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实力等方面。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促进就业,增强上海市的综合实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河的南北两岸支流相比较,北岸支流
A.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B.含沙量大? C.流程短,数量多? D.结冰期短
2.下列地区界限可能与图中虚线接近的是
①一月0°C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限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分界线?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3.若甲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则对其检测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1.B
2.A
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的圈层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