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淡水资源最丰富 C.流经大陆沿岸的洋流为暖流 D.一月吹陆风,七月吹海风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分布与世界地理概括。
小题1:结合图示位置判断③表示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④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②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小题2:图示N板块为南极洲板块,由于冰川覆盖,故淡水资源最丰富。
小题3:当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20°W,0°,即当地为12时,故非洲位于昼半球;欧洲位于昼半球,南美洲位于昼半球,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9”,回答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 ——重熔再生
B.② ——冷却凝固
C.③ ——变质作用
D.④ ——外力作用
小题2: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长江三角洲
B.东非大裂谷
C.喜玛拉雅山
D.维苏威火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之间的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①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②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③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②表示外力作用,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符合;而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地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结合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形态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从地质学的观点看,下列词语正确的是? (? )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地质学的观点看,地壳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稳固和不受外力破坏和影响的物体。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 并简述的形成过程。(3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3分)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1分),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2分)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1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1分)
(3)①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1分)②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1分);③东南部临海,渔业资源丰富(1分),④海运便利(1分)。
本题解析:
(1)甲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2)多雾要从暖湿的水汽遇冷导致水汽凝结来分析。冬季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受到中纬西风的影响较强,中纬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此外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给沿岸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冬季时陆地上气温相对较低,这样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水、交通、资源来分析。甲半岛纬度位置较高,东南部纬度位置相对较低,气候相对较温暖;由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可知:该半岛东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此外东南部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都适合人口的居住。
考点:峡湾地貌的形成、雾的成因、人口分布原因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