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②增强,④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①增强,③减弱 D.①减弱,④增强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故选D。
【小题2】白天,晴天,天空中少云,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故①增强;夜晚,天空中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③弱,故昼夜温差大。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
A.A
B.B
C.C
D.D
【小题2】从图示来看(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故D正确。
【小题2】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A、D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错误。高空大气运动可忽略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C正确。
考点:风的受力分析、风向的画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1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
图2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1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3)图1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气候类型④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1)AC(2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2分)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或答副高与信风、副高或信风)?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依据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为地中海气候,丁为温带季风气候,综上所述,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AC项。
(2)A气压带位于30°—40°之间,为副热带,风向由40°吹向60°,所以为高压,应为副热带高压带。
(3)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20°—30°之间,因受副高和信风影响而形成;④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位于大陆西岸,纬度在南北纬
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平均温度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示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小题2】甲地入春日期异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主要是
A.接近冬季风源地,气候寒冷
B.山地地形,气温相对较低
C.位于沙漠地带,降水较少
D.地处内陆高原,光照充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入春日自南向北推迟,因此影响入春日等值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A正确。
【小题2】从图中可读出甲地入春日期较同纬度东西两侧地区晚,说明其气温低,为大兴安岭山地,B正确。
考点:等值线的应用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主要农业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