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城市与地理环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商业区?最高?离市中心远近?同心圆模式
小题1:住宅区
小题1:工业区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经济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故土体利用于哪类经济活动取决于经济效益(付租能力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交通便利地价高。市中心的经济活动地租水平高。市中心适合商业区的布局,付租水平最高,根据各项经济活动付租能力的水平的变化,哪项经济活动的付租水平最高,则选择哪种经济活动。故A区域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B区域住宅的付租能力最高,形成住宅区,C区域工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工业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回答(1)——(2)题。
[? ]
[? ]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8年人口变动示意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与总人数的比重),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在A—I的各地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2分)
(2)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右图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2分)
(3)结合图示分别说明城区(市区和老城区)、郊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__?__
__________,并判断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过程,其主要原因_____。(6分)
(4)造成卫星城F的地租水平普遍比D城高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1)B(1分)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等干人口迁移差额率(为负值)(1分)
(2)D(2分)
(3)城区(市区和老城区)人口总数量减少、郊区人口总数量增加(2分) ?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过程(l分) 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郊区、卫星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3分)(写对二点就给满分)
(4)F城比D城交通运输便利(1分)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B点的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人口总数基本不变。
(2)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白天来这里购物和办事的人员很多,到夜间,人流明显减少。
(3)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城区(市区和老城区)人口总数量减少、郊区人口总数量增加;该过程为逆城市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郊区、卫星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
(4)卫星城F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导致地价高于D城。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