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水的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③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位于北半球某大洋西侧,甲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应是暖流,A错。大洋西侧的暖流位于中低纬度,B对。乙等温线凸向较低纬度,是寒流,C错。大洋西侧寒流位于中高纬度,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乙洋流 是寒流,对流经地区的环境是降温减湿作用。乙洋流位于大洋西侧,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与乙无关,①错。乙位于中高纬度,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与乙无关,②错。乙影响到纽芬兰渔场的形成,③对。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④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受中低纬度寒流影响,与乙无关,⑤错。所以D对。
考点:世界洋流 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最可能是
A.浙江
B.湖北
C.广东
D.新疆
【小题2】图示季节应该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地面气温越高,0℃层高度也就越高。图中所示:该地径流量与气温大致成正相关,也就说明该地河流的补给受气温这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其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浙江、湖北、广东三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只用新疆符合题意。
【小题2】该地某季节0℃层平均高度大约在4250m左右,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该地近地面气温约为25.5℃,为夏季。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气温垂直递减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小题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小题2】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 )
A.增加水汽输送量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
D.修建小型水库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就是破坏植被,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选择D项。
【小题2】可行性就是实际实施容易实现的。增加水汽输送量实际操作困难,可行性差。选择A项。
考点: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河流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C.丙、丁两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丙河流水量大,但航运价值小
【小题2】甲、乙两河流入海口附近未出现大城市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B.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
C.甲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干热
D.乙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为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乙为黄河,注入渤海,属太平洋;丙为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属大西洋;丁为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属大西洋。黄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汛期较短,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密西西比河,流经美国经济发达地区,航运价值高;密西西比河,河口是亚热带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尼罗河河口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选B正确。
【小题2】甲为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流量大,流经地区经济不发达,航运价值不大;乙为黄河,含沙量大,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入海口不断变迁。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世界河流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我国河流汛期同河流补给来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全年流量稳定
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汛最明显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常形成秋汛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季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源补给。我国以雨水为补给的河流,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以地下水为补给的河流,流量全年稳定,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