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向斜槽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是被侵蚀形成谷地 参考答案: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转化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花岗岩经变质作用可转化为片麻岩,A错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转化为大理岩,B错误;页岩属于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为板岩,C正确;砂岩经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砂岩,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系,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小题2】阿尔卑斯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巨大褶皱山系,与图相似;东非大裂谷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处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碰撞处,日本列岛为岛弧,落基山脉为海岸山脉。
【小题3】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有裂隙的地区,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而岩浆活动多发生在地壳有裂隙的地方,所以,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认识地震规律和矿产分布规律。而水循环和洋流与板块无关。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若①表示变质作用,则a b c所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C.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只能变成岩浆岩,所以c为岩浆岩,①为变质作用,所以b为变质岩,则a为沉积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c是 岩、d是 岩。(3分)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 。(4分)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1分)
(5)下图中的 图与上图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2分)
参考答案:
(1)岩浆(1分) 变质(1分) 沉积(1分)
(2)①D——上升冷却凝固;②——同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连对1条线得1分,共4分。)
(3)向斜(2分) 山岭(2分)
(4)上升(1分)
(5)C(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的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a、b由岩浆活动而生成,故判断为岩浆岩;d岩石在地势较低处,受外力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沉积岩;c岩石在地下深处,由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变质岩。
(2)结合上题结论,根据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生成岩浆的作用④为重熔再生,生成岩浆岩的①应表示冷凝作用;生成沉积岩的②应表示外力作用;生成变质岩的③应表示变质作用。
(3)根据图示的岩层的变形特征判断,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图示地表形态中高周低,故判断为山岭。
(4)图示丙处中间岩层相对两侧岩层相对上升。
(5)图示乙地表示火山喷发,而选项中,A图表示岩层弯曲,为褶皱;B图华山属于地垒结构,C图富士山属于火山构造。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并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