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景观地域组合优势的发挥 B.古镇的美学价值 C.景观教育性功能的存在 D.景区接待能力的提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贵州黄果树景区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黄果树瀑布景区,天星桥自然生态景区,布依族石头寨景区等6大主题景区,,构建起集民族特色、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黄果树旅游圈”。 黄果树旅游圈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该地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
小题2:距离黄果树景区约50千米,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的天龙屯堡古镇,直接受益于这个旅游圈。天龙屯堡古镇成为旅游新亮点,主要得益于景观地域组合优势的发挥。
小题3:天龙屯堡古镇不能单独辐射全国市场,因为该旅游资源尚缺乏全国等级的非凡性。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1、图2反映了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
?
小题1:桂林市属于我国??区。桂林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小题2:读图1、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小题3:读图I、图2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小题4: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
参考答案:
小题1:华南妈祖;壮
小题2: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
小题3: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
小题4: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
科学价值:“漓江上水”等喀斯特地貌景点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
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
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旅游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图表,分析、归纳、阐述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面四种景观: 
A.武夷山的“五马奔腾”,
B.华山的南天门,
C.庐山三叠泉瀑布,
D.漓江风光。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声音美等。其中,既具有形态美又具有色彩美的是___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___________。
(3)属于断块山体形成的景观是?,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___。
(4)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盛景了”。你认为最符合这种观赏意境的应该是___________。
(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第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D
(3)B、C? D
(4)D
(5)D? C
本题解析: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桂林的山或孤立,或掩映,远远看去,形态万千,美不胜收,而且绿水青山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给人强烈、浓郁的色彩美感;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环水绕,互不相离,相映成趣,所以说它们是“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华山、庐山是断块山,桂林山水是石灰岩地区发育的喀斯特地貌。“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盛景了”,必然是能体现出朦胧美的山水画卷。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读图我国某区域景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名称。(不少于四种)?
(2)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
(3)请你为该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1)湖泊,雪山,石林,傣族风情等?(4分)?
(2)优势:景观独特,游览价值大;集群状况好;种类多样,自然人文景观兼备。(任答两点得2分)
不利: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交通不便,通达性差。(2分) 
(3)改善交通和通讯状况;发展商业、金融、餐饮业;开发民族风情游、山水游等项目;注意旅游区的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等。(任答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开发。
(1)结合图例,当地具有特色的景观;
(2)旅游景点开发的评价:从旅游资源条件;地区接待能力;经济距离;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结合前面的不利条件,主要针对提高旅游质量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属山区。在抗战时期,因刘伯承和邓小平运筹赤岸、八路军一二九师鏖战太行而名垂青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涉县这块红色圣地上,走出了2位元帅、360多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 
材料二:《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分析涉县发展红色旅游的限制性因素(4分),并从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简述该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限制性因素:山区交通相对闭塞;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任答两点得4分)
(2)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2分);
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2分);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水平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该县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限制了该地旅游业的发展。
(2)该地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与其它地区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