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20-01-16 06:49:54 【

1、单选题  下表表示1998年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不同能源发电量的构成

?发电量构成(%)国家
火电
水电
核电
其他
煤炭
石油
天燃气
a
19.1
16.4
21.1
8.9
32.1
2.4
b
19.1
3.3
4.6
59.1
12.7
1.2
c
54.2
1.2
9.8
3.1
29.3
2.4
d
7.4
2.3
1.0
12.2
76.5
0.6
表中字母与所示国家匹配正确的是(?)
A.a—法国、b—加拿大、c—日本、d—德国
B.a—德国、b—日本、c—加拿大、d—法国
C.a—加拿大、b—法国、c—德国、d—日本
D.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法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四国中加拿大水电比重高,法国核能比重最高;德国煤炭比重最高,日本能源缺乏,对煤炭、石油、天然气依赖程度较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998年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不同能源发电量的构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胜利建成。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低温严寒 ?②暴雨频繁 ?③高原缺氧 ?④地球自转偏向力大 ?
⑤破坏企鹅的生存环境 ?⑥可供施工时间短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小题2: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
B.自转的线速度较快、风速较小
C.地势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小题3: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南极洲受极地高压控制,故气候干燥,②错误;所处纬度高,地球自转偏向力大,但对建站影响不大,地转偏向力主要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故④错误;南极企鹅主要生活于南极大陆的周边地区,而不是在大陆内部的高原区,⑤错误。高寒、缺氧,极夜是南极建站的主要困难。
小题2:昆仑站地势最高,故空气稀薄,利于天文观测。
小题3:结合图示,昆仑站更接近南极点,说明位于长城站的南侧;从长城站看昆仑站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向东。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20分)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_?。(2分)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业、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等新能源。(8分)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2分)?
(5)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2分)


参考答案:(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
(2)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5)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和世界区域比较分布。(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区域为青藏高原,其东南部为横断山区,此处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活动断层,属于地震多发区,而且山高坡陡,极易发生滑坡。(2)a城为拉萨,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旅游业、商(服务、手工)业的发展。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3)青藏高原的城镇分布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要看水能是否丰富,更重要的是要看市场需求。(5)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 (8分)

(1)我国从???等所示国(用图中字母表示)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的原因有?


参考答案:(1)? a? c? d (3分)
(2)棉花(1分)?夏季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任答2点2分)
(3)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任答2点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1)我国的铁矿石主要从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2)b为埃及;d为印度均为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3)a为巴西,c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和交通、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图17)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2分)
(2)根据图18,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3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哪些?(3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4分)


参考答案:⑴沙漠化?次生盐碱化(2分)
⑵最高月气温不同,最低月气温不同(气温的年较差变化幅度不同);最高月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降水总量不同(甲地年降水总量比乙地多);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少的共同原因: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3分)
⑶管道运输的优点;线路段,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3分)
⑷开源: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努力加大本国能源的勘探与开发。节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石油储备体系。(4分)


本题解析:(1)“新月沃土”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和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2)注意两图的纵坐标差异,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从气温(气温高低和温差等)和降水(总量和季节分布)等方面分析。原因应主要从两地的气候类型和大气环流形势分析。(3)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主要采用管道运输,故可结合管道运输的优点,和该线路与海上运输的线路距离,安全性等方面分析。(4)能源开发方面主要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加强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利用方面主要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石油战略储备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从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图示资料判断气候特征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一般分析思维,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