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 B.自转的线速度较快、风速较小 C.地势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南极洲受极地高压控制,故气候干燥,②错误;所处纬度高,地球自转偏向力大,但对建站影响不大,地转偏向力主要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故④错误;南极企鹅主要生活于南极大陆的周边地区,而不是在大陆内部的高原区,⑤错误。高寒、缺氧,极夜是南极建站的主要困难。
小题2:昆仑站地势最高,故空气稀薄,利于天文观测。
小题3:结合图示,昆仑站更接近南极点,说明位于长城站的南侧;从长城站看昆仑站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向东。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20分)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_?。(2分)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业、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等新能源。(8分)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2分)?
(5)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2分)
参考答案:(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
(2)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5)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和世界区域比较分布。(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区域为青藏高原,其东南部为横断山区,此处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活动断层,属于地震多发区,而且山高坡陡,极易发生滑坡。(2)a城为拉萨,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旅游业、商(服务、手工)业的发展。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3)青藏高原的城镇分布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要看水能是否丰富,更重要的是要看市场需求。(5)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 (8分)



(1)我国从?、?、?等所示国(用图中字母表示)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的原因有?
参考答案:(1)? a? c? d (3分)
(2)棉花(1分)?夏季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任答2点2分)
(3)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任答2点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1)我国的铁矿石主要从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2)b为埃及;d为印度均为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3)a为巴西,c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和交通、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图17)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和??。(2分)
(2)根据图18,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3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哪些?(3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4分)
参考答案:⑴沙漠化?次生盐碱化(2分)
⑵最高月气温不同,最低月气温不同(气温的年较差变化幅度不同);最高月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降水总量不同(甲地年降水总量比乙地多);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少的共同原因: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3分)
⑶管道运输的优点;线路段,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3分)
⑷开源: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努力加大本国能源的勘探与开发。节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石油储备体系。(4分)
本题解析:(1)“新月沃土”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和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2)注意两图的纵坐标差异,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从气温(气温高低和温差等)和降水(总量和季节分布)等方面分析。原因应主要从两地的气候类型和大气环流形势分析。(3)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主要采用管道运输,故可结合管道运输的优点,和该线路与海上运输的线路距离,安全性等方面分析。(4)能源开发方面主要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加强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利用方面主要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石油战略储备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从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图示资料判断气候特征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一般分析思维,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