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过渡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要求地面沉降。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2008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行政区最可能是2.据图,可以判断
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
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
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
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
E.甲生活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气候炎热
F.乙工业用水比例高表明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G.丙生态用水比例低说明该地植被覆盖率低
H.丁农业用水比重大与该地气候干旱有关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
1.根据农业用水量比重最低为乙判断为上海;农业用水量比例最高的为丁判断为新疆;生活用水量占比重最高的为甲,判断为北京。
2.A项甲表示北京,生活用水比重高,主要是由于当地地表径流总量少;错误。B项乙表示上海,工业用水量比例高是由于农业生产所占比重低,且工业发达;错误。C项丙生态用水比重低是由于当地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错误。D项丁表示新疆,由于气候干旱,故农业用水量比重高。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冻土主要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2.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3.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E.海陆因素、洋流因素
F.海陆因素、纬度因素
G.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H.洋流因素、地形因素
I.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且高大挺拔
G.图示地区河流迂回曲折
易形成不对称河谷
图示地区气候主要具有冷干特点
图示地区地表水易下渗
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淋失严重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天气系统为高压脊,30小时后其向东移动约150千米,即约向东移动约2度经度,下图所示甲’点既为30小时后甲在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从甲和甲’处等压线分布特征可以知道,甲’处等压线较密,风力增大,气压值变低,所以D项正确。

2.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东段大致东西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位于该地的山脉(大兴安岭)走向一致,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3.土壤中冻土的存在,阻止了树木根系的向下发育,所以A项错误。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冻土会阻止地表水的下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淋失较慢。河谷底部由于冻土的存在,使河流的下蚀作用受到抑制,河流迂回曲折,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加宽,并形成不对称河谷,所以B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 天气系统;等值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国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读“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②和③表示的地质作用是2.一般情况下,下列岩石不能找到化石的是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重熔再生
D.变质作用
E.岩浆岩
F.沉积岩
G.变质岩
H.石灰岩
参考答案:1. BD
2. A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图中②形成沉积岩,所以为外力作用;③形成变质岩,所以为变质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
2.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
分 类
形成过程
典型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有气孔)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花岗岩变质为片麻岩
沉积岩中往往会有生物的化石。所以不能找到化石的选择A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E.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F.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G.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H.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
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较大,原因可能多种,但起决定性的原因是该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考点:该题考查陆地水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