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20-01-16 06:51:38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是沿120°E经线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24题
 小题1:此时,与图所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参考答案: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图示:23.5°S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AB符合条件。120°E的地方时为12: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横坐标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是不同纬度的四个地点同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北京纬度数大致相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2:若地点③在南半球,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①游人在吉林观赏雾淞? ②杭州正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 ③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收割小麦? ④罗马和堪培拉均进入雨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①地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有太阳的直射,纬度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北京的纬度接近40°N,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于图中的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③地自转线速度为0,位于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大于0°,为15°,则太阳直射点位于15°S,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杭州正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为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叙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读图,回答问题。(箭头为太阳光线)(15分)
 (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此图A点是___________时 (2)B点在A点的_______方向,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带,正值_______(节气)。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________偏,后又向_____偏,这是地球 ____________运动的结果。 (4)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花了______?小时,叫-个________日。 (5)此时,B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且夜长为_____小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点,
参考答案:(1)120°W,23°26’ S,90°,16时 (2)北,北温带。冬至日 (3)左,右,地转偏向力 (4)24小时,太阳日 (5)昼短夜长,16个小时,8点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A点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西侧120°,故其经度为120°W。其纬度位置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其纬度为23°26"S。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故A点位于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根据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则可计算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6时。(2)图示B点与A点位于同一经线上,B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B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3)从A点向B点运动的物体,在南半球时会向左偏,而在北半球时则会向右偏。反映了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结果,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4)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位于北半球,故出现昼短夜长。图示B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故昼长为(16-12)*2=8小时,夜长为16小时。图示90°W的地方时为18时,则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90°W早14个小时,故计算得北京时间为8时。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判断二分二至日,掌握经纬网图示上的方向判断方法、经度计算和五带的划分等基本内容;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时间计算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读图训练和方法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节气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时间是12月22日,北半球节气为冬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图以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日前后。(4分)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2分) (3)图中昏线是________。(2分) (4) 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4分) (5) 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4分) (6) 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2分)(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参考答案: (1)南极点 12 22 (2)(23°26′S,90°W) (3) BC (4)12 18 (5)12 6 (6)D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的经度变化判断,图中的90°经线应为90°E,推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为南半球,结合图示的晨昏线特征判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为正午12时,结合图示90°E为夜半球的平分线0时,故正午12时为90°W。 (3)图中AB线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迎来白昼,说明线AB为晨线;BC线上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迎来黑夜,说明线BC为昏线。 (4)图中E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C点是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点。 (5)图示A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乙点所在纬线上夜弧为90°,故夜长为6小时。 (6)由于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故图示甲乙之间最短距离是略向南极点凸出的劣弧,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