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回答问题。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2..过去20多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特征是3..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A.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B.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C.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减少
D.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E.以高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
F.依靠丰富的土地、劳动力
G.资金技术密集型占主要比重
H.属于集约型发展模式
I.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G.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科技发展水平
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答案:1. A
2. A
3. D
本题解析:1.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是发展成本增加的原因。
2.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以资源与劳动密集型的低级产业形态为主,发展粗放。
3.控制工业的规模不合实际,创新体系的主体因该在企业。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渭河流域图。
1.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2.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3.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①流速降低 ②加快泥沙淤积 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少
A.该地区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B.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
C.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D.该地区气候寒冷,冰川作用强烈
E.旅游
F.发电
G.养殖
H.防治水土流失
I.①②③
G.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其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由于黄土疏松、地形起伏大,夏季多暴雨,其植被破坏严重,故水土流失严重。
2.图示水库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故修建水库的主要功能是针对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其拦泥蓄水的功能。
3.图示A位于渭河的下游河段,故修建水库可降低河流流速,抬高水位,则加重了泥沙淤积,故④错误。
点评:本题结合区域地图,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分布地形图和布局的历史变化,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所在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平原。
(2)A地区城镇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A区域比周边区域城镇数量增长要快得多的原因。(至少回答3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所在区域,湖区面积自AD1111年以来面积不断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给生产发展曾带来的影
? 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洞庭湖平原
(2)多沿河或湖边分布
(3)平原地区农业条件好,人口密集;平原地形有利于建城;平原区河(湖)航运方便,利于物资的集
? 散,发展商贸;平原区城镇之间陆路交通较山区便利。
(4)缩小;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总量,湖泊调节河流水量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增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桑地面开阔而平坦的区域,且黄土疏松,下滲多,故地表径流不易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图1和图2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 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A处的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图2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___。
(3)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自然优势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丝绸之路(或亚欧大陆桥)
(2)(山前)冲积扇;地堑(或下降岩层)
(3)该区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
(4)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业;该地具有
?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有利于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