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表: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Km2)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比较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与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小;
因为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或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比较,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为一年两熟)。
(2)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高;
因为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3)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
(1)黑龙江、吉林、辽宁位于东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东北地区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或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比较,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为一年两熟)。
(2)结合表中数据,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与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相比要高,原因是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3)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实行退耕还林、还沼、还湿地,对于三江平原而言,主要原因是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4分)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3分)
参考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1分);夏秋多冬春少(1分);年际变化大(1分)。(共3分)
(2)A地主要为春旱(1分)。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且雨带尚未到达、易形成春旱(1分)。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1分)。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1分)。(共4分)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答对其中任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有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我国最大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
[? ]
A.西南、西北地区
B.京津、华北地区
C.东北和华北地区
D.华东、华南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
B.森林破坏
C.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
D.臭氧空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属于土地的退化,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反映了干湿度地区的划分,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能结合材料分析区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注意区域特征与材料内容的比较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