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蒸发量增大 B.地下径流增加 C.地下水位上升 D.地面汛期洪峰量增大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暴雨引发洪涝灾害,主要是因为地表径流增多引起。图中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⑧为蒸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泥路面增多,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使地表水的汇水速度增加,导致地面汛期洪峰量增多,引起城市内涝。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城市内涝提醒今后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重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后期的排水能力,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地表水下渗,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和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地区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锋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常形成__________天气。
(4)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北 西北 西北季(或西北或冬季)
(2)气候异常(冬季风强劲且多,厄尔尼诺等) 过度开垦(或滥垦) 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 过度砍伐
(3)冷(或快行冷) 暴雨
(4)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发生的原因、分布的规律和治理的措施。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在冬春季节常盛行冷锋天气,尤其是快行冷锋过境,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寒冷干燥,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水汽少,冷锋过境时常难以形成降水,强劲的西北季风将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常形成沙尘暴天气。2000年北方气候异常,冬季风特别强劲,空气特别干燥,降水特别少。加上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草场资源、森林资源,造成草场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地表水分减少,加剧了沙尘天气的横行。针对我国北方多沙尘天气情况,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森林资源,要退耕还草、还林,植树种草,建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健全法规,同时要配上工程固沙治沙,加强生态管理。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 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侵袭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2011年初,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次遭受强寒潮袭击。
简述寒潮对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利影响:强降温可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暴雪和冻灾对牲畜和温室大棚的危害极大;大风加剧地表的风蚀作用,降低土壤肥力。
有利影响:低温可杀死大量病菌和害虫;冬季积雪可以增加土壤湿度,缓解春旱;大范围雨雪致使表土凝结附着于地表,减少北方扬沙天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1~3题。 
1、阅读图甲,下列有关地震风险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南方普遍高于北方②人口越密集,风险指数越高③灾害发生时应急响应能力会影响风险指数高低④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东部高于两部⑤建筑抗震性越高,风险指数越低
[? ]
A、①②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2、灾害问关联性显著,图乙所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A、泥石流
B、滑坡
C、地震
D、洪涝
3、图乙所示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地区
C、青藏高原
D、两南地区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本题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挖山坡,就会导致坡面地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