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材料一:我国某流域区位示意图和近20年的人口、GDP变化表。

材料二:下图是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990年以来,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是:__________类型明显减少,__________类型急剧增加,呈现出典型的__________过程。
(2)该流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该地区河流水文主要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20年来全流域人口增长了180.39%,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流域开发过程中,从流域布局和规划的角度分析如何保障水资源的水质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林用地;城镇用地;城市化
(2)东北向西南降低;含沙量增大、水质变差、水位变动波幅剧烈
(3)经济发展快;收入高,就业岗位较,吸引大量移民;国家鼓励的移民政策
(4)上游保护森林,保护河源环境;全流域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下游布局污水处理厂,减少城镇、工业用水直接排放;上游布局自来水厂;下游布局有污染企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旨在强调这一人类面临的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我国部分沙漠和荒漠化较快地区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处沙漠,位于季风区、纬度最低的是?,试简述图示地区荒漠化较快的自然原因。
(2)据报道,沙漠①与沙漠②已出现多处“握手”现象,试分析该现象产生的人为原因。
(3)为遏止两大沙漠进一步“握手”,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③(2分)离海较远,降水稀少;沙漠广布(2分)
(2)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4分)
(3)半干旱农垦区和牧区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林草覆被率;发展节水农业;营造防风林;解决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能源问题等(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为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之间连线。 本题结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即可分析出③位于季风区、纬度最低。
第(2)题,沙漠①与沙漠②已出现多处“握手”现象,说明该地荒漠化加剧,该现象产生的人为原因与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密切相关。
第(3)题,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为遏止区域荒漠化加剧趋势,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半干旱农垦区和牧区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林草覆被率;发展节水农业;营造防风林;解决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能源问题等。
点评:本题考查荒漠化分布及防治措施,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还需明确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区域差异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首先,受自然要素分布规律的控制,不同的自然灾害常多发于一定的地区,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同时,在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人类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面积和数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②生物物种增加;③加剧土壤盐渍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下右图是N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河的主汛期出现在_______季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流域与黄河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图示地区成为该国炼铝工业和化学等工业聚集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示河流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2)冬春季节;原因是:临近墨西哥湾加之地形为三大纵裂带水汽容易进入,且冬春多气旋活动,降水较多
(3)实行梯级开发;? 电力资源丰富廉价
(4)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的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重点,形成规模特色;提高流域开放程度;加大开发力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山西省生产简单,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我国的区域能源基地发展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