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该图表示四处中国的世界遗产,读图完成问题。
1.图示的四处世界遗产中,历史文化价值最突出的是2.黄山和武夷山
A.a
B.b
C.c
D.d
E.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F.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G.客源市场都仅限于国内
H.都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观。
1.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是人文景观;bd符合。而两者比较,历史悠久,文化性强的是甘肃莫高窟。
2.黄山位于安徽、武夷山位于福建,均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A项错误。B项黄山是典型的花岗岩,说明主要是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于石灰岩广布地区;B项错误。C项当然客源也有来自国外的;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下四幅图表现的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据此回答问题。
1.上图中属于云南特色旅游的是2.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发展对旅游接待地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不同民族和文化接触增多,增加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
F.在原来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经整合而创新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G.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吸引力下降
H.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所下降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1.泼水节是云南傣族的典型民族文化。芦笙节是苗族的民族特色。都主要分布在云南。
2.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于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不利于传统价值的保存。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分布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三峡有雄、险、奇、幽之荚,真是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山、水、泉、林、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可称是长江风景线上最为奇秀、最为集中的山水画廊。三峡也是一座宏大的历史博物馆,有殷商旧城、巴蜀遗物、秦时栈道、楚国阳台,有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石宝寨、“鬼城”丰都、张飞庙、白帝城等。这些名胜古迹不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丰富了旅游内容。
材料二:三峡蓄水后,三峡游正在由“水上游”向“地上游”转变,三峡旅游新格局呼之欲出。每年入冬后,巫山红叶会吸引大量游客,旅游淡季变成了旅游旺季。游客们攀爬于红叶烂漫的山间,不仅能近观红叶,还能感受登山的乐趣。曾经“养在闺中人未识”的风景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三峡库区“地上游”。
(1)根据材料一,评价三峡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3分)
??
?。
(2)下图示意巫山地区的三个著名景点,巫山红叶体现的是?美。请为三地选择合适的观赏方法。(4分)

①巫山红叶:?。
②神女峰:?。
③小三峡:?。

(3)上图反映某景区“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市场需求关系”,该地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请你提出改进的措施?
?。(3分)
参考答案:(1)三峡既有山、水、泉、林、洞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殷商旧城、巴蜀遗物、秦时栈道、楚国阳台,有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石宝寨、“鬼城”丰都、张飞庙、白帝城等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数量多,种类丰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3分)
(2)色彩?
①选择冬季观赏最佳?②选择特定的地点远观?③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验“人在画中游” (4分)
(3)旅游接待能力未充分发挥,利用率低?增加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加强宣传(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交通条件、地区接待能力和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
(2)巫山“红叶”体现其色彩美;巫山红叶应选择应抓住欣赏的时机,结合材料二应在冬季;神女峰这样的地貌酷似景观只有在特点位置才能欣赏到特殊的效果;小三峡等山水组合的景观欣赏应乘船顺流而下体验。
(3)图示大多数时间出现旅游市场需求低于地区接待能力,而出现闲置接待能力的现象。故提出的措施如增加旅游项目等吸引游客;并实行旅游淡季降低门票价格等措施增加淡季的游客数量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地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小题1:图中旅游地有不同的旅游特色,如南京的旅游特色为“历史文化游”。请依此列举下列旅游地的旅游特色。
杭州?;上海?;
属于“水乡风情游”旅游特色的旅游地有?;
属于“佛教名胜游”旅游特色的旅游地有?。
小题2:写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旅游开发的短文(50~100字以内),要求把下列短句用上。
A.调研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B.挖掘一批当地的特色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
C.建设一新的旅游景点与旅游设施
D.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