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之间的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雨,因此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球上诸多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通常可以用循环模式图来表示,若下图表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两地代表下垫面,读图回答下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丙地位于乙地上空气压低于乙地,A错。④处于高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B错。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甲地空气收缩下沉气温较乙地低,C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D正确。
【小题2】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代表海风,乙代表陆地,甲代表海洋,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按气压状况,①地为 中心,③地为 中心。
(2)按天气状况,①天气 ,③天气 。
(3)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高压 低压 (4分)
(2)晴朗 阴雨 (4分)
(2)西北(偏北) ② ②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6分)
本题解析:(1)读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分布可知:①地为高压中心,③地为低压中心。
(2)①地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③地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
(3)读图中②地等压线的分布,其风向应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右偏成西北风;对比②④两地的等压线疏密状况,②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风力大。
考点:天气系统、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材料一 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1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22分)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参考答案:
(1)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4分)
(2)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2分) 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河流含沙量减小 (2分)
(3) 200~500mm、>2000mm (2分);安第斯山脉阻隔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的离岸风,大西洋水汽也难以进入大陆(6分)。
(4) 东部的年均温高于西部(2分)。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洋吹向陆地,使东都受到温暖海洋的影响,东部受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4分)
本题解析:
(1)从图是信息可以看出,M地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的土地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比例大幅度减小,林地和草地明显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覆盖概率提高,所以生态环境会较大改善。水土流失减轻。地表径流的流速减慢,降水下渗变为地下水的量增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
(3)从图是信息可以看出,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为200~500mm、>2000mm 。本区正好位于南纬40度以南地带,属于西风带影响范围之下,安第斯山脉阻隔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的离岸风,大西洋水汽也难以进入大陆。
(4)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的年均温高于西部。这主要是因为: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洋吹向陆地,使东都受到温暖海洋的影响,东部受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考点:土地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阅读图表的能力是学生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本题的知识点并不难。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多瑙河下游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布加勒斯特、伊兹梅尔、康斯坦察三城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分配柱状图(曲线表示气温)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2)小李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判断图中三个城市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争论不休,下面是两位同学各自的观点:
小李:图中三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明:图中三个城市分布在欧洲东部,年降水量较少,且甲、乙两城市的最冷月气温都低于O℃,因此,三城市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观点比较科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4分)
(3)多瑙河——黑海运河全长64公里,是连接北海和黑海的重要通道,试评价图示地区开凿运河的有利条件。(3分)
参考答案:
(1)地势北、南、西三侧高,中部和东部低;北部和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3分)
(2)小明的说法比较科学(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岸,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该地区距大西洋较远,加之地形的阻挡,受西风影响减弱;由于受到黑海的调节,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相比亚欧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气候要小,但仍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合理即可,3分)
(3)开凿里程短,投入较少;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施工难度低;开辟最近的出海口,改善交通条件等(3分)
本题解析:
(1)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两方面来描述。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弯曲特征可判断地形北部和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和东部以平原为主。再根据河流由高向低处流可判断地势北、南、西三侧高,中部和东部低。
(2)判断气候类型可依据气温和降水数值特征,也可依据气候类型的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0℃以上,各月降水均匀,年降水量为700~1000mm。而图中三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年降水量较少,不太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从成因来看,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三地位置靠近内陆,西侧和南侧因山地地形阻挡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小,也不太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因此小明说的较合理。
(3)开凿运河的有利条件可从结合教材《山地对交通影响》来回答,一方面要考虑工程难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因是评价题还要考虑工程带来的影响。
考点:本题以多瑙河下游平原为背景考查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及交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旅游资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