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不正确的做法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A.a处通常用做耕地
B.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C.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D.d处宜打坝建库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图示b处为缓坡,可修筑梯田,但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北方地区,不宜种植水稻。
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故①③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和图示的有效信息:地理位置、局部地形和水土流失等。并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问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2.为了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客货流量
B.地形特征
C.河流分布
D.商店布局
E.甲与乙
F.甲与丁
G.乙与丁
H.甲、乙、丁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公路和居住区相结合即可了解该地区的交通和人口分布状况,而商店的布局应符合交通最优或市场最优原则。
2.影响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河流和居民点,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这块内容的试题较少,本题是一组较能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RS。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1.图中无河流表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差和经度差分别约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⑤甲地原始典型植被类型应是温带针阔混交林4.关于农作物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E.0.5°和1.5°
F.0.25°和0.5°
G.0.5°和0.25°
H.1.5°和0.5°
I.①⑤
G.①②
②③
①③④
高纬度光热条件优于低纬度,复种指数高
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高纬地区,无霜期短,光照不足,作物生长困难
水热条件好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有绿洲农业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B
本题解析:1.结合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谷底和谷顶相隔三条等高线,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米,则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为20米。
2.从图中经纬度可知,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差为0.25°,经度差为0.5°。
3.根据经纬度判断此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且位于东北山区,故河流有两次汛期,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
4.复种指数的高低取决于积温的多少,而积温又受纬度高低、光照状况等条件的影响。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90年代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