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2.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花岗岩、玄武岩
F.板岩、页岩
G.砾岩、砂岩
H.石灰岩、大理岩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地质循环图示判断,①是形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②是形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③是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是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
2.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错误;板岩属于变质岩,B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岩石的分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循环的过程和典型的岩石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2.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山岭
B.断层
C.背斜
D.向斜
E.天然气、水、石油
F.水、石油、天然气
G.石油、天然气、水
H.天然气、石油、水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图形应更正为:

1.根据图中岩层向上弯曲,所以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最小,所以①处为天然气,水的密度最大,所以③处为水。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中部洋脊
D.东亚岛弧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大西洋中部洋脊;其他三个是板块挤压形成的。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E.流向
F.含沙量
G.汛期
H.流量
I.地下水位下降
G.河水流速减慢
淤积速度加快
出现侵蚀后退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故D错。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B对。乙地泥沙堆积,甲地侵蚀,即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故A错。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故C错。
2.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选A。
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泥沙沉积量减少,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三角洲可能后退,故选择D。
考点: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
点评:本题组为2009年广东地理高考试题,难度居中,思维量较大,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地理图像的理解,河湾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在河流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出现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的判断至关重要。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2.甲处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①水平挤压?②水平拉伸?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⑤外力侵蚀?⑥外力沉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E.②④⑥
F.①③⑤
G.①④⑤
H.③④⑤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成因。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
2.该地甲处褶皱的形成反映水平挤压力作用;而其顶部缺失反映外力侵蚀的作用,而侵蚀反映该地区地势较高,故推断该地区经历了地壳上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判断和地质作用过程判断的一般原理,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