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我国东部吹________风;南亚此时吹________风
(2)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成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夏季,东南风;西南风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雨热同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空间分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转移渐成常态。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图甲为我国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图乙为A经济圈某农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 B经济圈内某省2008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据图甲,概括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3分)
(2)据图乙,列举四项该农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分)
(3)从材料二中看出,与中部和北部地区相比,该省南部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先由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东部沿海转移;再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现由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转移。(3分)
(2)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农业结构多样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温泉、垂钓、采摘、餐饮等第三产业;实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利用地热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4分)
(3)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粮食产量低。(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甲,根据图中产业转移的箭头判断,我国产业转移的规律是先由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东部沿海转移。再由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现在是由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转移。
(2)读图乙,该农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农业结构多样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发展温泉、垂钓、采摘、餐饮等第三产业,改善了产业结构。在各生产环节中,对废弃物实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地热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
(3)读表格数据分析,南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说明南部经济发达。南部城市人口数量多,占南部总人口比重大,所以城市化水平高。但是南部粮食产量低,说明第一产业不占重要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我国天然气资源短缺的地区是
[?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环渤海地区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十七大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结合下表,回答44-45题。

44.表中甲处最有可能是:?(?)
A.汽车?B.飞机? C.天然气?D.钢
45.表中乙、丙分别为大豆和油菜籽两种油料作物,则:?(?)
A. 乙为油菜籽,丙为大豆
B. 乙为大豆丙为油菜籽
C.乙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
D.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参考答案:44.D? 45.B
本题解析:
受技术和经济基础限制,中国目前的飞机、汽车生产规模有限,不可能位居世界第一,所以A、B选项错;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产量有限,所以C选项错。尽管大豆的原产地在我国,但是现阶段我国大豆生产的规模和产量不如美国,所以A选项错;由于地狱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北方,而油菜主要分之长江流域,所以C、D选项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2回答问题

小题1: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