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某日,太阳直射10°N,则A(40°N)和B(10°S)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为
A.A=B
B.A>B
C.A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直接计算即可。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据图3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位于莫霍界面上、下两侧的圈层分别是( )

A.地壳、地幔 B.地壳、地核 C.地幔、地核 D.地幔、地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E地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G、M两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以水能、旅游开发为主
B.重点发展内河运输业
C.大力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建立自然保护区,停止开发
E.M 地气温年较差小于G地
F.M地位于迎风坡,年降水量大于G地
G.M地河流水位高于G地
H.两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西欧,E地区位于莱茵河上游,位于山区,故河流水能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可发展旅游业。
2.图示M位于多瑙河上游,河谷呈“V”字型,河流水位较高;而G地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河流流量稳定,但位于河流下游,故河床较浅。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面以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厚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层;A和B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流层就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B面以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圈层:D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1)横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壳 最小 地幔 上地幔顶部 地核
(4)地壳 外核
(5)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本题解析:
(1)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并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图中E为横波,F为纵波。
(2)A为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3)A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两个界面把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其中地壳层厚度最小。在上地幔的顶部,存在着软流层。
(4)D在莫霍面以上,为地壳,C是地核的外层,为外核。
(5)从图中可以读出,在B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考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60°N沿线的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2.此时3.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草原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E.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
F.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高
G.A地在一年中气温最低
H.A、B、C三地都是寒冷干燥
I.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同
G.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
濒临海洋不同,通航状况相同
洋流性质不同,大气环流形式相同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组通过世界局部地区的地图和各地气温的柱状图,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地区为亚欧大陆的北部,在亚欧大陆的北部,面积最大的气候区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第15题选C。
2.从题中可知,该图为一月的海陆气温示意图,且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达零下30多度,故北半球为冬季,图中C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此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寒冷干燥;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此时正值气候寒冷季节,被亚洲高压控制,不可能受到西风的控制;A地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其最低气温应当在2月;A地由于位于大陆西海岸,受到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在0℃以上。
3.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因此,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洋流也不同,故地理环境相差很大,气候类型不同,年温差不同,洋流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自然带,在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都有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