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5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2.N地的时间是
A.12时
B.0时
C.12时16分
D.11时44分
E.大于13:20
F.小于12:20
G.等于12:40
H.大于12:40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点是116°E经线;116°E对应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
2.M点到N地的距离为1110千米,二者经度之差大于100,故N地的时间应大于12:40。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9月17日l 8时30分
B.9月17日0时30分
C.9月18日1 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17日18时30分,飞行时间为18小时,故到达时间为18日12时30分,西十区区时较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8个小时,故到达当地的时间为9月17日18时30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对于运动物体的时间问题,学生应注意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抓住一个地区的时间,最后进行区时转化,区时转化的一般方法:所求时区=已知时区+时差,东加西减。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我国某地区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所在地区进行了经线和纬度测定实验。下图是某天实验的示意图(MN弧是测杆阴影端的连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上_______(填哪条线段)反映了当地的经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发现某天,阴影OP的长度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这天可能的节气是_____________;若测杆的长度和阴影OP相等,这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
(3)分析(2)小题的计算结果,当地纬度是?__ ?。
参考答案:
(1)OP? OP是最短的阴影,属于正午太阳位于最南点时的照射状况,指示南北方向
(2)春分或秋分? 45°?
(3)45°
本题解析:
第(1)题,应利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判断当地的经度,故结合图示OP位置为当地正午时的杆影位置,故可据此判断当地的经度。
第(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特征,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则日影长度较短;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则日影长度较长,故阴影OP的长度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应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测杆的长度和阴影OP相等可利用直角三角形原理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
第(3)题,根据春秋分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的距离可计算当地纬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周日、周年变化判断日影方向和长短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同一天,南北半球相对应纬度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丁地昼长13小时56分,位于南半球,相对应纬度北半球的点昼长为10小时04分;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甲乙丙的昼长和丁地相对应北半球的昼长可以判断,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丁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及随太阳直射移动所产生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