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X X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
材料二?下图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 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

材料三?下图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CO2?                 。
(2)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选择填空)。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做燃料
(3)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
         、         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1)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石灰岩的溶蚀,河、湖、海水对CO2的溶解等
(2)BCD
(3)海水受热膨胀 冰川融化
(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消耗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物等。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3)全球气候变暖则导致部分极冰融化和海水受热体积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4)治理全球变暖的趋势可结合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包括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植被等措施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3.能分别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别的排序是
A.abc
B.cab
C.cba
D.bac
E.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F.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G.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H.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I.abc
G.cab  
cba
bac
 
	参考答案:1. A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三轴坐标的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利用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即可,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2.结合上题分析,a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判断为区域发展的早期,城市化水平低;b时期工业化比重最高,判断为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严重,B错误;c阶段以第三产业为区域发展的主体,C错误。
3.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分布特征,第一产业比重由东向西递增,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读图,并结合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13时30分左右,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已经成功安全着陆火星表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火星没有厚厚的大气,故①错误;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长,故不可能四季长度一样,故②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批准将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发现的161 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汶川星”,以此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难者。读“太阳系成员示意图”,完成下题。
1.“汶川星”应位于2.报道称: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有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A。下列关于这颗“A”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E.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F.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常处于液体状态
G.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H.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汶川星”位于小行星带,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即图示②③之间。
2.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稳定的光照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基本条件,故C项可能性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基本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小行星带的基本位置,并能结合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综合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2012年11月以来,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地区出现3次降雪天气过程,其中20日至21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4个乡镇出现强降雪过程。该旗灾区平均降雪深度达到30厘米,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达到1米,形成30年来最严重的“白灾”。据当地农牧部门介绍,此次强降雪来袭突然,较历年提前40余天。截至11月26日最新统计,内蒙古兴安盟特大雪灾造成当地3个旗市5.28万人受灾,受灾牲畜201.4万头,因灾死亡牲畜1207头,受灾草牧场1500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
简述内蒙古牧区此次“白灾”危害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几次降雪过程集中;前次降雪尚未融化,再次发生降雪,且降雪量大,较往年提前(6分);内蒙古是我国的主要牧区,畜牧业发达,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分)。
	本题解析:“白灾”(雪灾)危害严重的原因分析应从降雪的程度(寒冷的程度)和灾区的状况两方面分析,据题意灾区降雪时间提前,降雪次数多,连续性强,雪量大,而牧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畜牧业发达,因此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注意材料的处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