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午间即正午,太阳只有可能位于正北或正南,故房屋的朝向可能是座北朝南或座南朝北。
小题2:当北京时间11:30,当地正好12点,推测当地经度为127°30′E,且秋分日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说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推测当地的纬度为45°N,由此可能位于我国的松嫩平原。
小题3:如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但不一定就是昼短夜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上图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b,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剖面处是向斜构造
B.剖面处为背斜构造
C.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
D.深夜c处常吹山风
小题2: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a、c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某日a、c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且一年中a、c两点有重合于b点的现象。则一年中b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B.43°
C.47°
D.57°
小题3:某日后,若a点位置向东接近b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b,可知该谷地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是向斜,所以该剖面处是向斜构造,A可信,B不可信;中午时山坡上气温上升快,盛行上升气流,气压较低,而d处盛行下沉气流,气压较高;晚上山坡上降温快,空气从山上向山下运动形成山风。
小题2:某日a、c两点的经度差为90°,a、c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说明该日昼长为6小时,夜长为18小时,一年中a、c两点有重合于b点的现象,说明该地的最低纬度是北纬66.5°,b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北纬66.5°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最大值为47°。
小题3:该地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某日后,若a点位置向东接近b点,说明该地的白昼在缩短,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故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θ-ω=40°)和天顶角关系图(太阳天顶角与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据图回答:
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的地理纬度是20°S
B.一年中天顶角变化范围3.5°~43.5°
C.一年中天顶角为3.5°的频次有3次
D.在天顶角为30°时,日出的物影朝向西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该地二至日太阳所在方位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θ为夏至日是的正午太阳高度角,ω冬至日是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和θ-ω=40°计算出该地位于20°N。太阳直射时天顶角最小为0°,冬至日天顶角最大为43.5°,故一年中天顶角变化范围是0°~43.5°。当该地天顶角为3.5°时,则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6.5°,故一年中当太阳直射23.5°N或16.5°N(2次)时,该地天顶角即可为3.5°,所以C正确。天顶角为30°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则太阳直射在10°S,太阳日出方位在东南,日影朝向西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北京,下列节日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我国国庆节
B.国际劳动节
C.元旦
D.圣诞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二分日全球昼夜均等。离这二天时间距离越大,昼夜相差越小。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
A.区时相同
B.线速度不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相同,线速度相同。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与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