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20-01-16 08:32:56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26—27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市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小题1: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珠三角经济基础薄弱,故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90年代后期,当地实施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该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小题2: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珠三角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地域面积扩大,而逆城市化现象不明显,③错误。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图、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黑龙江垦区土地垦殖指数为?,黑龙江垦区1997年耕地单产?。黑龙江垦区1997年向国家上缴约?亿吨的商品粮。? ⑵黑龙江垦区的土地利用构成特点是?。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潜力在于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1)37% 4000千克/公顷60 (2)土地类型多样,耕地面积大,荒地多 (3)提高现有耕地产量,开展多种?经营?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增加附加值 合理利用和保护荒地资源等
本题解析:(1)此题通过读图及对图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黑龙江省垦区主要指耕地。 ①从图1“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可以看出,垦区为202万hm2,土地总面积为540. 5万hm2,由此可计算土地垦殖指数为:202/540.5≈37%。 ②从图2“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可以读出,1997年耕地总产量约为80亿千克;黑龙江省耕地为202万hm2,由此可计算单产为:80亿千克/202万hm2≈4000千克/公顷。 ③从图2“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可以读出,1997年耕地总产量约为80亿千克;从图3“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中可以读出,1997年商品率为80%,由此我们可以计算1997年向国家上缴的商品粮为8.0×80%≈60亿千克。 (2)从图1中不难看出,土地有耕地、林地、草原、荒地、水面和其他用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面积比重虽然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大,但对于比例较大的荒地来讲,又显得偏小了。 (3)回答此问题要针对黑龙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想办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针对本区后备荒地较多,可以适当地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A.打电话 B.拍电报 C.通过网络 D.利用航空快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网络是当前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30分)下面为世界两个国家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的粮食作物为?;图乙中的产业结构主要为?。(4分) (2)分别描述图甲、图乙两区域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10分) (3)图甲中的水果是?,图乙中的经济作物是?。描述图甲中的水果种植园的分布规律(8分) (4)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影响图甲中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总结限制该国南北方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8分)
参考答案: (1)小麦(2分);第一产业(2分)。 (2)甲:分布规律:该地太阳辐射量大致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2分)。原因:甲国(或法国)由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从而越往北年太阳辐射量越少(2分);甲国(或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被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较多,太阳辐射被削弱多,达到地面太阳辐射少(2分)。 乙:分布规律:该地太阳辐射量大致由南向北呈递增趋势(2分)。原因:乙国(或科特迪瓦)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雨量大,晴天少,太阳辐射被削弱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降雨量少,太阳辐射被削弱少,达到地面太阳辐射多(2分)。 (3)葡萄(或者柑橘)(2分);咖啡(或者可可)(2分)。 分布规律:沿着河谷分布(2分);沿着南部地中海沿岸分布(2分)。 (4)不同点:热量不同。北部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偏少;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较为丰富。(2分)水热搭配不同。北部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南部雨热不同期。(2分)。? 主导因素:北方热量不足(2分),南方灌溉水源不足(2分)。
本题解析: (1)图甲为法国,图乙为非洲的科特迪瓦。法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巴黎盆地,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非洲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在产业结构中多以第一产业为主,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2)根据图中的年太阳辐射量线可以看出,法国的年太阳辐射量由南向北递减;而科特迪瓦年太阳辐射量由南向北递增。原因: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法国地处中纬度地区,越往北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量越小;另外,法国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太阳辐射强,而北部是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少。而科特迪瓦位于赤道附近,南部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多,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多,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从图中来看,法国的水果种植园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和南部地中海沿岸,主要的水果是葡萄、柑橘。科特迪瓦处于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可可等。 (4)影响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水热条件)因素。北部为温带海洋气候,降水多,热量偏少;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夏季降水少。因此限制南北方农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是北方热量不足,南方水源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2.图中乙地区有大片未开垦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曾进行过大规模开垦。近年来,该地区的垦荒已逐渐停止,不少已开垦的土地也已恢复原貌。主要原因是3.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E.该地热量条件太差,不宜耕种 F.该地人少地多,不需要更多的耕地 G.农产品收购价格太低,种地不划算 H.保护湿地,恢复当地生态 I.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G.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1.甲处1月等温线明显北偏,说明该处的气温要高于同纬度地区。结合对东北地区地形知识的理解可知,甲处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 2.乙处的热量条件虽差,但可保证一年一熟;此处原为湿地,后被开垦为耕地,虽然收获了一些粮食,但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其不断恶化。目前对该地进行退耕,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恢复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3.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东北地处湿润、半湿润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