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对。
【小题2】“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大陆为( )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小题2】甲地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小题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降水量分析,该大陆西部有高大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欧洲西部缺少高大山脉,A错。图示位于北半球,B错。北美大陆符合条件,C对。澳大利亚山脉分布在大陆东部,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北美大陆西部,北纬48°沿线穿过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对。
【小题3】结合前面分析,a地是北美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是山脉迎风坡,形成降水的主要风向是西南风,C对。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差异,气候特征差异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两大半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半岛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A(海拔12米)、B(海拔714米)两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
| 城市 | 气温(℃) | 降水(mm) |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全年 | |
| A | 1.5 | 14.5 | 190 | 148 | 2110 |
| B | -19.3 | 20.7 | 5.8 | 135 | 596 |
参考答案:
(1) 甲半岛纬度较高(跨温带和寒带), 乙半岛纬度较低(位于温带);(2分)甲半岛位于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 乙半岛位于大陆东岸(东临太平洋)
(2)冬季A地气温高于B地? A地临海,B地位于内陆; A地地势低,B地地势高; A地受暖湿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邻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回答:甲、乙两半岛地理位置的不同:甲半岛纬度较高,跨温带和寒带, 乙半岛纬度较低,位于温带;甲半岛位于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 乙半岛位于大陆东岸,东临太平洋。
(2)A、B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冬季A地气温高于B地。原因是A地临海,B地位于内陆; A地地势低,B地地势高; A地受暖湿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
(3)A国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邻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点评: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该地区大气运动成因及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向变化的主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B.风向变化的主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陆地的气压白天高于夜晚
D.陆地天气以晴朗炎热为主
【小题2】甲风明显强于乙风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探讨沿海地区风向的昼夜变化,此现象应为热力原因形成的海陆风。即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B正确。陆地白天气温高于海洋,陆面气压低,风从海上吹向陆地。晚上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面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小题2】甲由海洋吹向陆地,其热力最强大的季风为夏季,即东南季风。B正确。
考点:局地热力环流、季风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交通运输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