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资料一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二G省地处云贵高原,下图和下表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下图下表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4)题。


(1)根据图,在______________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___m的区间。
(2)根据表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
参考答案:
(1)800~1300?>1600
(2)13°-17° 17°-21°A、B,C,E
(3)C
(4)优势: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
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
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
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
⑦地处边睡,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
②平原面积小;
③交通不便;
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⑤地质灾害频繁;
⑥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①大力发展交通;
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
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
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本题解析:第(1)题读G省不同高程带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性比较图:在800~1300m之间为正值,表明是正相关的关系;在>1600m的区间的绝对值最大,且为负值,表明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第(2)题读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在13°-17°和17°-21°这两个坡度范围为负值,其绝对值最大,表明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水土流失严重是由于地势起伏大、降水多、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而在这两个坡度范围,开垦率较高,所以属于土地开垦过度,植被遭到破坏。故A、B、C、E项都正确。第(3)题华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其河流较少;而云贵高原地区和山东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众多。故选C。第(4)题结合云贵高原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然后联系不利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及图表考查云贵高原的海拔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地形的坡度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及经济发展条件的评价,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会分析图表,从中提取答题的信息,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建设造价的因素,会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活动无关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
B.冬季爆发的寒潮
C.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
D.南部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北方地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总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治土地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涝洼、沼泽、沙荒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为黑土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较脆弱,故不易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①错误;针对我国华北平原的盐碱化严重,则应合理排灌,防治土地盐碱化,②项正确;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故应通过植树种草、兴修水利工程保持水土,旱涝兼治,③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
A.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B.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D.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故降水量较丰富,A错误。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和低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B正确;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C错误。广泛分布黑土,土壤肥沃,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