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断裂下陷一流水沉积 B.褶皱一断层 C.断裂下陷一流水侵蚀 D.水平挤压一风力沉积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泰山是断块山,是岩层断裂上升形成的。读图,根据岩层构造,图中太行山、太岳山是褶皱山,子午岭也是向斜构造,是褶皱山,A、B、C错。六盘山是断块山,地质构造属于地垒,D对。
【小题2】根据图中的地质构造,汾河平原处的岩层先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谷地的地势低,流水泥沙长期沉积,形成平原,A对。只有褶皱-断层,不能形成平原,B错。流水侵蚀形成的是谷地,不能形成平原,C错。水平挤压,不会形成地堑,可能会隆起抬升,D错。
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2.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
3.若在上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E.甲Ⅲ
F.乙Ⅳ
G.丙 I
H.丁Ⅱ
I.可能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
G.河口滩涂增速变缓
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十地盐碱化
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增大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1.图中背斜②没有成谷;B项地质基础较稳定,没有发生断层;②处岩石不一定比③处坚硬,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而向斜中心受水平挤压力作用。
2.甲处海拔4 500米以上且位于温带地区,有冰川侵蚀作用;乙处是冲积扇(I),丁处为三角洲(Ⅳ)。
3.乙处修建水库后,河流上游泥沙淤积在库区,所以河口滩涂因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而增速变缓。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题。
小题1:以上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地貌景观判断:①为角峰,反映冰川侵蚀地貌;②图风蚀蘑菇,反映风力侵蚀作用;③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④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小题2:丙图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常见的地貌景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貌景观,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与甲、乙、丙、丁四幅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四地与河床剖面图的对应关系: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补给。
(3)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D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E处因流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参考答案:(1)丙丁 乙 甲
(2)冰雪融水
(3)侵蚀 搬运 堆积
(4)左岸。北半球河流的右岸以侵蚀冲刷作用为主,左岸为堆积作用,泥沙在此堆积,最终冲积岛与左岸相连。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全程,上、中、下游河段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形态。大河的上游河段为山区,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床剖面呈“V”形,越往下游河面越宽,中游河段以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为主,河口处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文化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