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20-03-17 04:15:05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O为冷锋,BO为暖锋 B、AO为暖锋,BO为冷锋 C、AO、BO都是暖锋 D、AO、BO都是冷锋 2、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各处正处在降水过程中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⑥ D、③⑤ 3、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 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C、甲地此日的昼夜温差比乙地大 D、此时,甲地的温度比乙地高
参考答案:1、A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6和图7,回答问题。
 小题1:6月份武汉的月降水量超过200毫米,该月的降雨类型主要是(?)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 小题2:当武汉正值图6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常受图7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天气。 小题1:6月份武汉的月降水量超过200毫米,是因为梅雨天气,梅雨是由于准静止锋形成的,是锋面雨 小题2:当武汉正值图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是江淮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太平洋副高控制形成的(属于北半球的反气旋)。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4分)近年来,随着都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2014年冬季都阳湖再创历史最低水位,放眼望去,大片湖底就像一片北方的大草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甲、乙两地年平均雾日数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4分) (3)推测都阳湖面积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乙地年雾日较甲地多;影响因素:水文、地形。 (2)鄱阳湖流域多低山丘陵,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大量泥沙被河流搬运到湖区沉积;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 (3)水域面积缩小,渔业减产;农业结构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单产降低;耕地面积扩大;枯水期可发展畜牧业。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变化可知,甲地平均雾日数少于乙地。甲地离湖泊较远,水汽较少;而乙地靠近湖泊,水汽充足;且乙地为山地地形,气流沿山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雾。 (2)沙山的形成和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以及风力搬运、堆积等作用有关。鄱阳湖流域多低山丘陵,夏季多暴雨,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碎屑物质(泥沙)丰富;大量的泥沙经河流搬运作用进入湖区后沉积;冬季时,湖泊水位较低,泥沙裸露,该地受强盛的西北季风影响,将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而形成沙山。 (3)从材料可知,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小。水域面积缩小,对该地区渔业、农业结构、农业生态环境、耕地面积等均会产生影响。 考点:等值线判读、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高温、干旱”是我国江南地区近几年夏季的主要天气特点。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引起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高温干旱天气,即伏旱天气的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反气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
【小题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河流
D.地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轮廓和河流分布、地形分布看,该省份为安徽省。题干中信息显示,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c,c处相对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地势较平坦,风速适宜,位于长江附近,相对湿度适宜。答案选C。
【小题2】图中甲地位于山区,影响其气候适宜度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条件。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安徽省气候条件分布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