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与地图》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B.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 C.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D.郊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从12月到2月,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从2.2—0.4,差值最大,因此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选D。
【小题2】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性(道路硬化,建筑),人工热源(生活燃煤,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绿地,林木及水体减少,使得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年来,郊区城市化不断发展,使得郊区温度也升高,因此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选C。
考点;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①
B.②
C.③
D.④
E.0.05km2
F.0.5km2
G.5km2
H.50km2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主要依据四个地段的等高线疏密程度和所跨等高线的数目可以做出判断;
2.依据图中所给的比例尺,估算海拔低于400米(主要为图中东北角区域)的所占的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0℃)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甲地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撤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③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④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3.“红色产业”是甲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工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①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③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④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A.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B.两地纬度差异大
C.两地地形上的差异
D.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E.①③
F.①②
G.③④
H.①④
I.①③
G.①④
②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判读。
1.由经纬度和等温线的分布可知,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青藏高原。甲地形为盆地,且海拔相对较低,故气温高;乙为高原,且海拔相对较高,故气温低。
2.图示甲地为塔里木盆地,加速冰川的融化只能解决短期当地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从长期来看,冰川减少,则当地的水源补给减少,故不可行;而大规模的实施人工降雨也只能解决短期的缺水问题,不利于长期实施。故选A项。
3.甲地为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故由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的积累,且科技创新不属于自然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乡20年间的变化状况示意图。该地人均收入由1987年的300元提高到2007年的2 000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20年间该区域的最大变化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2)该区域聚落呈带状发展,试简述其形成条件。(2分)
(3)为了促进图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协调人地关系?(3分)
参考答案:
(1)变化: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 分)影响:加强区域对外联系;(1 分)加快资源开发;(1 分)促进经济发展;(1 分)提高居民收入。(1 分)
(2)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在山间谷地中沿河流分布;(1 分)随着公路、铁路的兴建,聚落沿交通线延伸。(1 分)
(3)加强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1 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或立体)农业;(1 分)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1 分)
本题解析:
(1)通过对比可发现两图的区别主要有交通变化、居民点数量与规模的变化,对当地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化应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影响:加强区域对外联系;加快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2)地形对聚落的形态影响大。图示为山谷地形,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在山间谷地中沿河流分布,成为带状;图中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聚落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公路、铁路的兴建,聚落沿交通线延伸。
(3)结合区域地形条件来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山区宜发展立体农业、应注意防治水土流失等。如:加强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或立体)农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考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山区农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