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地理环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机械制造 D.服装制造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东北部位于我国冬夏季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且地租比较便宜,适宜发展重工业。
小题2:根据植物的指示作用可知,矮牵牛的叶子、花对酸碱度有反应,能够指示大气中的酸性物质状况。
小题3:重工业运输量大,需要选择运输量大的运输方式。
小题4:甲地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外围,环境好;适宜发展成为高级住宅区。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参考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 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本题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江苏城市化水平南北差距较大,南高北低,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第(2)题,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可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快慢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苏锡常都市圈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影响大,因此成为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淮安位于苏北腹地,水陆交通便利,规划其作为增长极,可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
第(4)题,今后江苏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强调质量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有苏南苏北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统筹发展等等。第(5)题,今后江苏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不同。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今后主要是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苏中地区离长三角近,因此要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苏北地区要发挥大城市的核心和带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我国城市新区建设方兴未艾,而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市中心衰落区的开发,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新区建设和再城市化说法合理的是
[? ]
[? ]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迅速。上海城市化水平最高,达88.7%,贵州城市化水平最低,只有27.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关于促使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B.城市新区的建设使城市面积迅速扩大
C.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使农村人口在减少
D.受人口增长周期性影响,城市人口正值增长的高峰期
小题2:贵州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A.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位于云贵高原,自然条件恶劣
D.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教育水平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小题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小题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地的城市化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故贵州城市化水平低源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10~11题。
小题1: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小题2: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市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布局的综合分析。
小题1:注意“城市形成的原因”,图示早期城市分布于河流交汇处,故河流是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小题2:根据图示城市逐渐向交通便利的公路、铁路沿线和港口地区发展,故交通on个条件的发展是其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考点强化.. | |